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223章 啥都没有你说个屁啊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225章 啥都没有你说个屁啊
    神罗皇帝卡尔非常愤怒。
    他的愤怒,不仅来源于得知了真相之后,觉得奥托辜负了他的信任和期待,觉得十分失望。
    对于奥托,神罗皇帝卡尔自认虽用了一些手段进行权衡,但给的总体待遇,无论如何都是相当优厚了。
    是因为他的赏识,奥托才能从一个伯爵一路成为大公,帝国右相,可奥托竟然还不满足。
    不够,这件事,神罗皇帝卡尔心中好歹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倒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只是另一件事,就让神罗皇帝卡尔有些忍不了了。
    那就是,面对维京人首领哈夫丹率军入侵,法兰西的贵族们竟然表现得如此不中用,不仅没挡住哈夫丹的军队,需要找他求援。
    现在,甚至连个合适的统帅人选都推不出来,竟然提议让奥托作为统帅。
    荒谬,难道偌大一个帝国,连一个能对付维京人的将领都找不出来了吗?
    除了奥托,难不成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没人能打仗了吗?
    生气归生气,但在心中盘算了一阵后,神罗皇帝卡尔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在帝国中,能独当一面的统帅确实不多。
    像奥托一样能力资历都足够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代人的时间过去,奥托都已经成为了帝国中坚,以往帝国的将领有点本事的都已经垂垂老矣,真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基本找不到。
    不上奥托,那估计就要派阿努尔夫出战了。
    那对于神罗皇帝卡尔来说,更加不能接受。
    这也正常,能够指挥数万大军的将领,放在西欧确实很难得,哪怕是人才济济的瑞士公国,能保证统帅数万军队的,也不过仅有两个半罢了。
    两个人分别是奥托和维尔蒂伯爵,至于半个,则是亚历山大。
    倒不是亚历山大能力不足,而是亚历山大毕竟太过年轻,也就指挥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事,还需要多多历练才是。
    这些年由于有着奥托的存在,遮掩了其他贵族的光芒,倒让神罗皇帝卡尔忽视了帝国军事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
    眼下,面对这种局面,神罗皇帝卡尔一时半儿也确实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统帅人选。
    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恐怕他早就做出亲征的决定了。
    就在神罗皇帝卡尔为统帅人选愁眉苦脸时,阿布鲁一行返回鹰堡城的路上,则充满了欢声笑语。
    得知了阿布鲁带领大批学者和工匠返回的消息,亚历山大也顾不上自己手上的活了,丢给了其他人,快马加鞭亲自赶到热内亚城,迎接这支庞大的队伍。
    期初,庞大的学者和工匠团队,对于跨国地中海,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中还是有不少忐忑不安的。
    不过,当亚历山大亲自来临,向众人许诺了足够的待遇和报酬之后,众人也都放下心来了。
    在热内亚休息的时间内,他们也打听到了不少的消息,不仅得知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富裕,更明白了奥托在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
    对于投靠这样一个有钱有实力领主,大家心中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毕竟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当工匠干活,只要福利待遇给到位,能保证安全,其他的大家也没那么挑剔。
    更何况,在听闻拉菲庄园中生产的物件,听说了瑞士公国正在建设的大学和图书馆后,学者和工匠们都能感觉到哈布斯堡家族对于他们的重视。
    再加上亚历山大英俊潇洒,谈吐不凡,十分符合大家对于贵族的定位,获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对于来到异乡的抵触心理也少了许多。
    在从热内亚返回鹰堡城的路上,则有亚历山大给阿布鲁和几名在阿拉伯世界名声不亚于阿布鲁的几名学者进行讲解介绍。
    “目前,公国每个郡县的道路都在修缮中,估计还要1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完工,到时候公国每个县,都能拥有足以容纳数量马车并排行驶的宽敞大路。
    我的父亲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良好的交通,不仅能让公国的军队能随时调集到公国任意地点,还能让各地的物资进行充分的交换,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亚历山大笑眯眯的指着前方正在拓宽道路的民夫们,笑着介绍道。
    “‘要想富,先修路’?”阿布鲁翻译以后,几名学者对视一眼,仔细的品味着这句话。
    “米兰大公说得很有道理啊,良好的道路交通,对于各地的商品运输和对外交流,都能带来诸多裨益。”
    “正是!”亚历山大附和道。
    “针对这一点,公国还建设了公共交通和邮政系统。”
    “那是什么?”别说几名学者了,就连阿布鲁本人也都是一头雾水。
    “公共交通嘛,简单的说,就是公国会弄一些公共马车,在道路上按照固定的路线进行行驶。
    对于那些买不起代步工具的普通民众,只需要花费少量的金钱,就可以乘坐马车,到达目的地。”
    “至于邮政系统,则是从一个地点,帮人们将一些轻便的物品或者信件,运送到另外的地方。”
    简单的解释了公共交通和邮政系统后,众人皆是给予了好评。
    公共交通还好,这些学者们一个个都不穷,自然不缺车马,但邮政系统的妙处,他们倒是能轻易的想象得到。
    这年头的通信,实在是太麻烦了,想要和别人建立联系,起码要有专门的人去投递信件。不仅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养信使,时间上也没办法保证。
    哪怕是信使,对于各地的道路也不可能全然熟悉,送信的时间迟了在这年头简直是家常便饭。
    而有了邮政系统,则不再需要专门养一个信使,使用公国的邮政系统就能和人建立通讯,并且公国境内一周达,时效性也完全够用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目前两个政策,都只覆盖了公国部分的范围,至少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公国全境覆盖。
    至于学者们期望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全覆盖嘛,亚历山大只能苦笑着摇头。
    “这个嘛,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邮政系统,其实花费都不低,以目前的收费来说,基本上是收不回运营成本的,完全是公国财政在贴钱运营。
    所以嘛,哪怕我的父亲贵为帝国右相,想要说服陛下在帝国内实行这两项政策,估计也是做不到到的。
    想要覆盖全国嘛...除非...”
    亚历山大话说到这里,就打住了,没继续往下说。
    学者们虽然不掺和政治事务,但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自然也是聪明人,能明白亚历山大没说完话的意思,也只能跟着惋惜一下。
    又大致介绍了一下目前瑞士公国的各项改革之后,亚历山大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这次,阿布鲁到底带回了多少收获。
    三百七十六名学者和学徒,六百零八名工匠以及他们的家眷,羊皮纸藏书五百余本,各自作物和其他的手工艺品则没有统计。
    听完阿布鲁略带自豪的答复之后,亚历山大却没有脸上表现的那么高兴。
    开玩笑,两船的金银珠宝挥霍一空,才换来这么一点东西,多少是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意思了。
    尤其是,在经过交谈后,对于这批学者们,亚历山大发现其中大半水平十分有限,感觉还不如自家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呢。
    如果奥托在这里的话,肯定会狠狠的驳斥一下亚历山大,觉得他的想法是不对的。
    之所以亚历山大会觉得这些学者不如瑞士学校的毕业生,很大程度是因为双方的知识体系有差距,而不是能力有差距。
    真要说能力,古典时期就能小有名气的学者,不比那些接受了奥托编撰的教科书教育的普通学生厉害?
    开玩笑呢!
    哪怕是穿越者,奥托也从未敢小觑过古人的智商。
    不过嘛,这件事情本就是奥托吩咐的,亚历山大也只是代办而言,哪怕心中有些失望,也不好多言。
    反正先带到鹰堡城和拉菲庄园安顿下来,后续等自家父亲来了,再安排他们就好。
    当韦德和勃艮第大公也亲自“迎接”这支庞大的车队时,亚历山大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果不其然,在听完韦德的讲述后,亚历山大的表情就变得有些精彩了起来。
    那日勃艮第大公和日内瓦建设局局长阿马尔双方在宴会上私下交谈引起韦德怀疑之后,韦德立刻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对方。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好家伙,原来这位阿马尔局长,还是个“大老鼠”啊。
    在暗中调查,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之后,韦德找到了阿马尔,跟对方摊牌。
    面对韦德拿出来的证据,以及公国法律的威慑,阿马尔面色惨白的将这些年的罪行和勃艮第大公的目标都说了出来。
    鉴于阿马尔虽然收了钱,但好歹日内瓦的工程质量和进度都没太大的问题,韦德便灵机一动,以不追究他此前的过错,让阿马尔配合,准备好好的坑一波勃艮第大公。
    公国最近不是缺钱嘛,勃艮第大公这样上赶着来送钱,岂有将其拒之门外的道理呢?
    按照韦德的打算,是准备通过阿马尔的手,卖一部分半真半假的水泥,和一个虚假的水泥配方和勃艮第大公,换取一笔钱。
    想法很好,实施的过程也很顺利。
    等到勃艮第大公验货之后发现不对的时候,阿马尔早已从日内瓦建设局局长的位置上辞职,不知所踪,只能吃了个哑巴亏。
    正巧,勃艮第大公听闻了瑞士公国有这么一支学者、工匠队伍到来,知道被骗的勃艮第大公,便决定截胡这支队伍。
    丫的,你哈布斯堡家族不是骗我钱吗,我就把你辛辛苦苦找来的学者和工匠带走,也让你体验一下心疼的感觉。
    于是,这便有了勃艮第大公和韦德前来的一幕。
    看着韦德有些忧虑的盯着和学者们交谈甚欢的勃艮第大公,亚历山大则是一脸轻松,反而宽慰起韦德来。
    “放心,这位勃艮第大公,带不走多少人的。
    因为,我们能给这些人的,除了钱之外,还有良好的研究环境。
    这一点,是勃艮第大公给不了的。
    何况,我觉得,在听到我们的开价之后,这位勃艮第大公,估计也开不出什么有吸引力的价码。”
    和亚历山大预计的一样,当闲聊打听到这些学者在瑞士公国享受的待遇之后,勃艮第大公瞬间为全球变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他浅薄的算数知识计算了一下,他就能知道眼前的这些学者,每年的开销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样的开销,足够他养一支人数翻好几倍的军队了。
    开玩笑吧,哈布斯堡家族是钱多得没地方花吗?
    教育和科研,在奥托的前世,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财政投入,都是远远超过军事开支的,这可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但在这个时代,没人能理解,也实属正常。
    就连从小被奥托三观教育的亚历山大得知了那些学者“徒有其名”后都觉得不值,对于这些更加不看重的勃艮第大公来说,更是不可能再花这个冤枉钱了。
    他是来恶心一下哈布斯堡家族的,并不是来当冤大头的。
    按照目前哈布斯堡家族的开价,他要想把这些人挖走,那需要花费的金钱,足以让他肉疼。
    原本都已经到了嘴边拉拢的话,却变成了邀请对方来勃艮第公国看看。
    勃艮第大公想的很简单,既然没办法花钱,那就把这些人骗到勃艮第公国,然后扣押起来,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嘛。
    至于扣押学者会不会影响他的名声?
    拜托,这些基本上都是阿拉伯的学者,都是异教徒,又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学者,除了哈布斯堡家族,没人会为他们发声。
    再说了,以目前勃艮第大公的情况,名声,值几个钱?
    只要能恶心到哈布斯堡家族,甚至打倒哈布斯堡家族,别说只是败坏一下名声,哪怕是被千夫所指,勃艮第大公也是相当愿意的。
    面对勃艮第大公的邀约,不少学者都有些心动,他们倒是想要到处走走看看的。
    见状,亚历山大对着阿布鲁眨了眨眼睛,使了个眼色。
    阿布鲁会意,很快笑着问道。
    “尊敬的勃艮第大公,我想问一问,勃艮第公国境内有什么出名的遗迹吗?
    没有遗迹的话,您是否有什么文物珍藏呢?
    没有文物珍藏的话,您又收集了哪些书籍呢?
    啥都没有的话...去勃艮第公国干屁...
    不是,那就多谢大公的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