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赶忙让身边的丫鬟带着麦冬去收拾房间,这边又满脸歉意踌躇着跟沈澜解释。
“小姐请见谅!之前因这个宅子一直空着,我夫君便将我的卧房安排在了住院正房那边……奴家……奴家这就叫丫鬟将正房腾出来,还请小姐在此稍等!”
魏氏涨红着脸说完这些话,便福身打算先下去给沈澜腾房子。
沈澜不大在意这些,于是开口阻拦道:“魏娘子就不必麻烦了,我住哪里不打紧,只要房间干净整洁,由我那丫鬟亲自查验过的就行。正房你还是先住着吧,等到了外面千万不要对人说我慢待了你就好。”
魏氏忙分辩道:“奴家感谢小姐都来不及,又怎会去外面败坏您的名声?!……那奴家……先回去收拾东西,小姐您有何吩咐,随时让人喊奴家便是。”
沈澜微笑着颔首,魏氏才总算是离开了。
齐玉山见那小娘子总算是走了,这才松了口气。
“小姐,这是怎么回事?”
前几天曹金宝私下里告诉沈澜纪文博那件事的时候,齐玉山并不在现场。如今蹦出来一个这么一出,自然让齐玉山摸不着头脑。
沈澜将纪文博到神都投奔刘氏的事跟齐玉山大致讲了一遍,齐玉山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纪文博将这个魏小娘子私下养在此处,若是让刘氏知道了岂不是要闹出来?”
沈澜摇头道:“闹倒是不至于,她是广阳侯府的二房夫人,怎么也得顾及自己和侯府的名声。吃亏的不过是纪文博和这魏氏罢了。
现下还不清楚沈泽那孩子究竟是不是我父亲的血脉。若那孩子是刘氏和纪文博生下的,侯府知道了必不能留着他们。”
齐玉山默然片刻,忽然感慨道:“当初刘氏刚进侯府的时候,我还道她对二老爷是有些真心的……”
沈澜回忆了良久,那时的刘氏望向沈鸿远的目光的确是盈满了爱意的。可再浓的爱意,也架不住沈鸿远对刘氏的冷遇。
刘氏刚被太夫人接进侯府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一个人背井离乡,孤苦无依。见到沈鸿远后,就将所有思乡之愁都抛下了,一颗心全都扑在了他身上。
沈澜承认,年轻时的沈鸿远是个看第一眼就能让女子脸红心跳的人,不然那炎国的查娜长公主也不会对沈鸿远一往情深了这么多年。
有沈鸿远这么一个家世显赫、英俊儒雅的夫君,刘氏自然将以前的“青梅竹马”丢到了脑后去了。直到沈鸿远的冷漠无情彻底凉了刘氏的心,而那个纪文博又恰到好处地到都城投奔了刘氏,后面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了。
只是那纪文博也是个渣男,这边勾搭着有夫之妇,那边又拐带了个妙龄少女养在外面,连孩子都生了。只是那刘氏成了冤大头,花钱养小白脸,还替小白脸养着媳妇和孩子……
“唉……”沈澜忽然叹了一声。
齐玉山好奇问道:“小姐在愁什么?”
沈澜揉了揉额角才开口:“实则我才是那最大的冤大头。刘氏拿着我的钱,去养小白脸全家……到现在刘氏还蒙在鼓里!……”
“这个纪文博,胆子可真是不小啊。能把魏氏放在刘氏管辖的庄子上养着,恐怕也是心里有把握将刘氏拿捏住了。小姐拿回庄子就罢了,还是静观其变吧。”
当下主仆之间相对无言,等石强从镇子上买来了饭食,吕茂才也将庄上这几年的账本送了来。沈澜带着齐玉山连夜查看了账目,直到后半夜才各自回房歇了。
第二日上午,沈澜和齐玉山继续盘踞在正厅里查账,吕茂才战战兢兢地跟麦冬随侍一旁,时不时地替沈澜和齐玉山添茶倒水。
魏氏手下的几个仆妇偶尔探头探脑地朝这边张望,也不敢过来打扰。魏氏自始至终缩在屋子里没再出现,连她那个三四岁大的孩子也被拘在后院里。
查完最后一本账,沈澜将账本丢在八仙桌上,身子疲惫地向后靠在椅背上,任麦冬在她肩颈处慢慢揉捏。
“吕庄头,刘氏接手这个庄子之前,你这里是由齐先生管的。”
吕茂才猛然听见沈澜叫他,吓得浑身一震,赶忙上前答话:“正是!那个时候还是我爹当家。”
沈澜点点头,“你这么多年都帮你爹管事,跟齐先生也是旧相识,以后还是由你向齐先生报账。”
吕茂才有些为难,“那若是刘夫人身边那个尤妈妈问起,小人该如何应付?请小姐示下。”
沈澜稍作思量,“你便如实相告好了。这也没什么见不得光的,她们有何疑问,让他们去问我便是。”
齐玉山此时也将手中最后两页账目看完,放下账本,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如何?”沈澜看向齐玉山。
齐玉山微蹙着眉,叹道:“单说海棠坞这一个庄子,就让刘夫人每年进账不少啊。”
沈澜笑道:“谁说不是呢?!除了纪文博一家由她养着,她又没有其他开销,可钱都去了哪里?”
齐玉山手指沾着茶水在桌上写写画画,“等回了都城,不妨让石强私下里去查一查纪文博,我估计他那里恐怕有个大窟窿。”
沈澜望向一旁的吕茂才,“现在我把这几处的收益一处一处都收到自己手里,将刘氏的财源断掉,这个窟窿应该很快就能露出了了。”
“另外,作为田庄来说,这里紧守着河道,不缺水源,农田肥沃,收成丰盈,已做到了极致。但这里三条水道交汇,是货物集散之地,又人流密集,许多来神都谋生的人承受不起城中高额的开销,都选择在这边落脚。咱们若不做些什么,岂不是辜负了这等便利的条件?”
齐玉山问道:“咱们这里已经有两个货场了,城中也有几家铺子,每年收益不斐。小姐还有何打算?”
沈澜略思索道:“像纪文博那种来都城赶考的书生,家境平平,又没有人资助,很难在城中站住脚。
我想着南边和西边的赶考学子都会在此地先落脚,再换进都城的船。不如把这个宅子改建一下,作为赶考学子的公寓向外出租。”
“日后若是有闲钱,还可在这边修建一所书院,再请几位德才兼备的先生传道授业……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咱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助学贷款’,待他们日后高中了,再拿俸禄慢慢偿还……”
齐玉山笑问:“小姐做这些,可是为了先一步笼络人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