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

第178章 新科举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178章新科举
    时间悄然来到二月末。
    南京,应天殿。
    朝会上,内阁首辅徐文安道:“陛下,三月将至,臣请陛下开科举,为国广纳英才!”
    “准!”
    “……”
    随着徐文安的上奏,朝会上,百官开始讨论起科举事宜。
    此届科举开创格物先河。
    因此要准备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
    朱慈烺钦定:徐文安为主考官,姜曰广、程先贞为副考官,新科考数学、格物、策论,并亲自出题。
    最终,春闱之期定在三月十日。
    诏书传告天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祖制,取材于贡士,今朕欲一统中国,外抚四夷,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今开科举,以去怀材抱德之士,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品其搞下,而任以为官。”
    科举诏书传遍天下。
    早就开始为春闱做准备的各地举子,纷纷动身赶往南京城。
    除了这些学子之外,各地早就得到消息的之前被认为不学无术,只会些奇技淫巧格物一派弟子,也纷纷动身。
    “承蒙陛下恩典,给了我等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次科举,我定要全力以赴!”
    “陛下英明,我格物一道,终于也有机会为国出力了!”
    “……”
    建业元年三月十日。
    在无数人期盼的目光中,科举大典开始。
    礼钟十二响。
    由铁血军士卒戒严的贡院门口,考生们排成长队,依次通过检查后进入贡院。
    南京贡院是新修建的,朱慈烺拨了不少银两。
    要在里面呆上很久的考生们,并不用担心环境恶劣的问题。
    “闭门!”
    随着主考官徐文安的一声令下。
    贡院大门被铁血军士卒关闭。
    众考官朝着皇宫方向施礼后。
    开创了先河的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紫禁城,坤宁宫。
    陪在徐如芸身边的朱慈烺看向贡院方向。
    看着心不在焉的爱郎,徐如芸问:“陛下,可是担心本次科举?”
    “不是,朕这是期待!”
    朱慈烺意气风发道:“本次科举过后,大明的万世之基将在朕的手中铸造!”
    科举过后。
    朝堂之上,百官将不再全部由信奉儒家的士大夫构成。全新的格物一道人才,将能进入朝堂。
    有了这些人做基础。
    朱慈烺就能教出更多精通格物的人才,以他们为师,对教育下手改革!
    如此改革之下。
    朱慈烺有绝对的信心,五年之内,格物新学遍地开花,十年之内,让朝堂大换血。
    到时,严重的党争不会再起,大明的实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想这些的事情时,朱慈烺眼中有特殊的光芒流转。
    徐如芸只觉得爱郎眼中仿佛星河流转、装着天下。
    一时间,竟看的痴了。
    三天后。
    科举考试结束。
    改卷的考官却是有些头疼。
    “今年出的题中,陛下消减了不少传统题目,增加了不少策论题目,这样一来,考生们的成绩就不太理想了啊!”
    “唉,那些苦学经典的举子们,这次要遭受波折了啊!”
    主考官徐文安阅完一卷道:“诸位此言差矣!”
    “有才能者不会拘泥于题目,我所阅的这张卷题目就答得不错。”
    “陛下此举,利国利民,更好的为大明选出适合的官员,可谓是对症下药。”
    “尔等莫要多言!”
    “下官遵命。”
    众考官不知道的是,他们所说的话,是随着考卷一起被锦衣卫、廉政司密探传至朱慈烺跟前的。
    对于本次科举,朱慈烺重视无比。
    怎么可能不派人监视,严防有人弄虚作假。
    双重保险!
    朱慈烺边阅卷边道:
    “文安真乃朕之子房也!”
    自己的心腹大臣兼老丈人,能够与自己的政治立场相一致,朱慈烺还是很开心的。
    送到朱慈烺面前的考卷,已经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
    可朱慈烺还是很不满意。
    “什么狗屁东西!”
    “朕问的是治河,你答祖制不可违,庸腐之辈,罢黜!”
    “平夷策,纸上谈兵之辈,若要你入铁血军为一排长你都不够资格,罢黜!”
    众多卷子,也就不足二十份能够入得他眼。
    经学一道,朱慈烺罢黜了考生无数,最终获得殿试资格的,也就不足二百人。
    就这还是朱慈烺不想让朝堂动乱强行忍耐之下的结果。
    轮到格物新科,朱慈烺的标准则是放宽松了不少。
    这一科的考卷,是由他亲自出题的。
    他所掌握的知识,比起后世文明的宝库,虽然也只是沧海一粟,但也足够冠绝这个时代了。
    这些题,考生们答不上来也算是情有可原。
    另外一方面,朱慈烺要通过大量录取格物一科考生,来告诉天下人。
    想要科举,就学格物!
    以此减少传统儒家学子。
    这一科,录取的人数足有经学两倍之多!
    殿试名榜发下时。
    百官一片哗然。
    就算众官员心中对天子有敬畏,也还是忍不住议论了起来。
    “这经学一道怎么只录了这么点人,陛下这不是故意打压我等吗!”
    “陛下这不是要我等做罪人吗?这榜单要是张贴出去,愤怒的考生不得问候我全家!”
    “唉,看来我等注定要夹在中间,背上恶名了!”
    “若是这样下去,经学一道必将没落,我们还是得恳求陛下再添几人名额吧!”
    “对,我们这就去跪在武英殿前,求陛下收回成命!”
    一众有心卫道的官员长跪在武英殿前。
    “陛下,若此榜单张贴下去,考生恐怕会动乱啊!”
    “陛下,经学传承已久,若是如此结果,恐怕不足以让考生信服啊!”
    “臣等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面对群臣的苦苦哀求,朱慈烺没有丝毫心软:“一群蠢货,朕要他们干嘛!”
    “不信服,你们就让那些考生信服,不然朕要尔等何用?”
    “愿意跪,你们就跪着吧!”
    最终。
    拗不过陛下的众官员,还是将科举名榜张贴。
    一匹匹送捷报的快马奔驰在南京城中,穿梭在各个大街小巷中,为中进士者道彩!
    很快,全部通知结束。
    每次科举结束后,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这一次愁的人格外的多。
    贡院外,有人哭着叫喊:“不可能,我从六岁就开始背书,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我怎么可能落榜!”
    “吾亦名落孙山,不,这背后定有蹊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