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短命鬼

第500章 浮桥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冀州渤海郡边境。
    “子龙,青州黄巾真的会来吗?”
    李存孝不属于三大军团,其麾下飞虎军驻守在邺城,类似禁军一般,身份自然比一般将领要高。
    因此,虽说赵云乃是冀州副都督,他称呼赵云时却依旧是兄弟相称。
    “存孝将军,军师与主公都言黄巾贼会出兵,那黄巾便一定会出兵。”
    李存孝微微颔首,
    “不过我等也不知青州黄巾会从何处侵犯我冀州啊。”
    “存孝将军勿忧,黄巾贼此前刚与兖州的曹孟德将军战过一场,他们定然不敢再从兖州渡河。
    我等只需派人在清河与渤海二郡的黄河沿岸巡视,必能发现敌军踪迹。”
    “子龙说的极是!
    那不如这样,某领一军控制渤海郡的黄河沿岸,清河那边就交给子龙,如何?”
    “自无不可,不过云觉得若是能在敌军渡河之际来一个半渡而击,或许接下来的局势会对我军更有利。”
    赵云本就是聪慧之人,如今时常跟在岳飞身旁耳濡目染,对于行军布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子龙,若能半渡而击之,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黄河沿岸延绵无尽,我军人手又有些不足,等士卒发现敌军动向后再做布置,恐怕就来不及调集人马了啊...”
    赵云那英俊的脸庞上扬起一抹笑容,
    “存孝将军莫要忘了,我军在黄河可还有一支人马啊!”
    “你是说周都督的水师?!”
    赵云点点头,笑吟吟的看着李存孝。
    “可是子龙啊,水师组建时间尚短,平日里运输粮草军械尚可,若说到对敌,那恐怕就...”
    显然,李存孝对于水师的战力表示怀疑。
    “存孝将军,你以为主公的眼光如何?”
    面对赵云突如其来的问题,李存孝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答道:
    “主公眼光毒辣,知人善用。”
    “不错,主公用人向来不拘一格,但却从没有看走眼。
    周瑜都督不及双十年华,又是新投之将,资历尚浅。
    若是他没有足够的才华,主公又岂会任命他为水师都督?”
    李存孝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如今军中的几位都督皆是最早跟随卫宁的从龙之臣,而几人的能力也确实令全军信服。
    可偏偏这个周瑜是个例外,若是他没有过人之处,卫宁又岂会封他为水师都督?除非是卫宁这次看走了眼。
    不过李存孝宁可相信周瑜不凡,也不会认为卫宁看错了人。
    “经子龙这么一说,某对周都督的水师还真是有些期待了。
    若是水师真能纵横黄河,那我军或许能御敌于国土之外!”
    “存孝将军,事不宜迟,云这便去联络周瑜都督,此地之事就全权托付给将军了。”
    “子龙放心!包在某身上!”
    ...
    另一头,徐和领着三十万黄巾精锐一阵跋涉后,北渡济水来到了黄河南岸。
    此地乃是黄河下游,水势本就平缓许多,如今又是初春时节,黄河最是温柔,平静的河水打在河岸上,荡起层层涟漪。
    望着河面,徐和向公孙续问道:
    “公孙公子,依你所言,长平军已然知晓了你南下的动静,你以为,他们是否会在对岸阻击我等?”
    徐和又岂是管亥说的那样,只是个凭借大兄上位的无知之人,若真是如此,他又岂能稳坐青州黄巾渠帅之位。
    “渠帅,长平军向来擅长阴谋诡计,料想他们不会让我等轻松渡河。”
    “若是如此的话,那我军便不能贸然渡河,必须得想个稳妥的法子才是。”
    徐和蹙眉沉思着,久久未语。
    而公孙续救父心切,焦急的在脑海中回忆着有关的记忆。
    忽然,公孙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曾在一本古籍上翻阅到的一则记载。
    于是他开口道:
    “渠帅!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嗯?公子但说无妨。”
    “渠帅,先秦时期,秦公子鍼曾在蒲坂建造一座浮桥!
    此浮桥乃是用无数的木筏相连,再在其上覆盖一层木板,以此来供大军通行!
    我等何不效仿秦公子,也在黄河上建造一座浮桥!”
    “哦?竟还有此事?”
    徐和不过是农户出身,大字不识,自然比不得公孙续。
    “渠帅!千真万确!
    何况蒲坂乃是黄河上游水势最平缓之地,历来便是上游的重要渡口。
    而此地的黄河水势比之蒲坂更为平缓,既然蒲坂都能建造浮桥,此地又有何不可?!
    再者说,不试一试又如何知道真假,若是真的成了,那我军渡河的难题不就迎刃而解。”
    徐和闻言缓缓点头道:
    “公孙公子说的不错。
    何仪。”
    “属下在!”
    “你即刻领两万大军前去附近砍伐树木,制造木筏。”
    “遵命!”
    ...
    三日后,何仪带着两万大军返回了黄河南岸。
    “渠帅!幸不辱命!
    属下共计制造木筏数百只,想来足够我军建桥之用。”
    “做的不错。
    如今我军的粮草已然不足,必须尽管赶赴冀州。
    事不宜迟,何仪,你即刻带人去建造浮桥!”
    “遵命!”
    说话间,何仪再次动身...
    南岸上,人影攒动,数万黄巾军忙碌的身影挤满了岸边。
    一排排的木筏被推下水,很快便浮在了河面上。
    几人上去试了试,木筏很稳,并没有下沉。
    见此,何仪满意的点点头,他高声喝道:
    “大家加把劲!等到了冀州,我等便能吃香的,喝辣的!
    保准你们能吃肉吃到饱!”
    一听到有肉吃,黄巾军立马来了劲,一个个打了鸡血一般劳作了起来。
    而此时,不远处一艘走舸将这里的一切尽收眼底。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难不成就想靠这些木筏渡河?”
    “不太像,你仔细看,那些木筏好似都用绳索绑在了一起。”
    “再看看吧。”
    随着黄巾军继续劳作,木筏渐渐的连城一片,一个足以容纳十人并肩而行的平台逐渐向黄河对岸延伸出去。
    “这些黄巾军竟然在河面上修路!老天爷!我都有些佩服他们了!”
    “别废话了,速速回去通知大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