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短命鬼

第306章 征讨袁氏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卫宁刚回到太原郡还来不及休息便召集麾下几位谋士商议起了冀州之事。
    郭嘉简单的将洛阳之事说了一遍,待众人消化后,郭嘉又道:
    “事情就是这样。
    此乃天赐良机,此次夺下冀州势在必行!
    张梁那边的事,文若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此事多半就是袁绍所为。
    他袁绍如今势单力薄,黄巾军对他来说乃是一大助力!
    既然他这么想要黄巾的军权,那我们便将计就计。
    嘉已派人前往太行山打探消息,若能联络上张宝和张梁,那此计便可成!
    届时,我们便能趁机夺下赵国和广平二郡,将我们的地盘连城一片!
    然后再慢慢向外蚕食其余州郡。”
    赵国和广平位于常山郡和魏郡之间,同样也毗邻着太行山脉。
    只要袁绍中计,放任黄巾走出太行山,那占领两郡之地的确不是什么难事。
    荀攸问道:
    “奉孝,袁绍迫切的想要得到黄巾,他会中计乃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嘛,袁绍麾下的许攸同样也是个智计之辈。
    张宝和张梁忽然倒戈,这个破绽若是被他抓住,他会不会看穿此计?”
    郭嘉轻笑道:
    “所以我们得给他们找些事做,让他们顾此失彼。
    从洛阳之事来看,袁家如今真正选定的话事人乃是袁基。
    而他们当初之所以要拥立合肥侯称帝,也正是因为袁绍失去了袁家的支持,从而失去了政治资本。
    如今刘协身死,若是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又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毕竟,幽州那边可还有个刘虞,论起出身,他的血脉可是纯正的很啊!
    再者说,那韩馥与袁绍也并不是一条心的。
    若嘉是许攸,一定会先集中力量对付韩馥,从韩馥手中夺得冀州的控制权!
    无论黄巾是真降还是假降,都会牵制住韩馥的大量军力。
    因此,无论许攸能不能看破此计,他都会选择让黄巾走出大山!”
    荀攸闻言叹服的点了点头,
    “奉孝之才果真是惊世骇俗!”
    “哈哈哈,公达,嘉不过是比你早些投效在主公麾下,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比你知道的略多一些罢了。”
    荀攸闻言摇头笑了起来。
    不多时,荀攸又道:
    “主公,某以为还可以在那个潘凤身上做做文章。”
    卫宁微微颔首道:
    “潘凤乃是冀州名将,掌握着冀州半数的兵权。
    此人先前又差点遭袁绍陷害而亡。
    若是有人能旁敲侧击的让潘凤认识到这一点,潘凤的确能助我们阻击袁绍夺取冀州大权。”
    荀攸拱手一拜,说道:
    “主公,此事便交给某来办。”
    “既然公达愿意着手此事,那便再好不过了。”
    一旁许久未曾出言的戏志才突然说道:
    “主公,还需小心幽州的公孙瓒!
    此人虽是世家子弟,但却是家中庶子,不受家族待见。
    而这也造成了他重利轻义的性格。
    若是袁绍对他许下重诺,在利益趋势下,此人极有可能会对我并州用兵!
    因此,公孙瓒不得不防!”
    卫宁闻言点头道:
    “志才,那便由你跑一趟吧。
    传信高顺,令他监视公孙瓒部的一举一动。
    占据冀州之前,你就留在那边协助高顺。”
    “喏!”
    ...
    几日后
    一个消息轰动了天下!
    在卫宁和曹操等人刻意的传播下,刘协被董卓杀害的消息不过数日便席卷了整个天下。
    与此同时,袁家背信弃义、背弃盟友残害忠良的消息也随之昭告天下。
    刘岱率先出兵讨伐袁遗,孙坚和曹操会师一处向着南阳进发。
    而卫宁也带着宇文成都等将前往中山国,与岳飞会合。
    曾经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却是兵戈相向...
    远在长安的董卓原本因为刘协之死之事恼怒不已,而当他知晓袁基在洛阳所行之事后高兴的蹦了起来。
    李儒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一扫愁容。
    “岳父大人!真是天不亡我西凉啊!
    眼下关东诸侯自相残杀,我等正好趁此机会舔舐伤口,积蓄实力。
    待他们两败俱伤后,再兵出函谷,一举问鼎中原!”
    “哈哈哈!说的不错!
    文优啊,这袁家可真是帮了咱家的大忙啊!
    咱家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才好了!”
    “岳父大人!
    如今袁家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若是此时岳父大人愿意抛出橄榄枝,袁家必定愿意与岳父结盟!”
    “文优,咱家可是屠了他京城袁氏的满门啊。
    他们难道还会愿意和咱家结盟?”
    “岳父,在足够的利益面前,仇恨算的了什么?
    眼下我们应当加紧和刘焉的联系,拥立他称帝!
    然后再说服刘焉加封袁基、袁绍和袁遗,借他们的手对付关东诸侯!
    若是刘焉愿意出兵帮助袁家,那便再好不过了!
    岳父,此事就交给小婿来办吧!”
    李儒眼中火热,自从逃到长安后,董卓收敛了许多,这让李儒再次升起了希望。
    “好!那就托付给贤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