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短命鬼

第249章 商议讨董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主公!主公!”
    郭嘉带着戏志才、荀攸一行人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主公!王越有消息了!
    董卓那厮废了新皇!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卫宁闻言,精神一振,董卓终于开始行动了!
    “董卓可真够狠的啊!先弄死了袁隗,如今又对新皇下手了!”
    郭嘉笑道:
    “人不狠,站不稳啊!
    不过,对董卓而言,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的起点太低了,没有政治资本,想要掌控朝局只能另立新帝。
    如今他靠着拥立之功,已经被封为司空了。”
    卫宁点点头,这一段历史他熟,接下来就该鸠杀少帝了。
    不过卫宁有些不懂,为什么董卓非要杀了刘辩,于是他开口问道:
    “奉孝,你说董卓会不会杀了少帝?”
    郭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说道:
    “主公!恐怕董卓真的会这么做!”
    “哦?奉孝,说说你的看法。”
    “主公,不管怎么说,刘辩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虽说董卓以雷霆手段镇压了一大批反抗他的公卿大臣。
    可只要刘辩还在这个世上一天,就会有人拥立刘辩来对抗他董卓。
    所以,他只能杀了刘辩,来消除这个隐患。
    而且,刘辩的死会使得天下人更加畏惧董卓。”
    “可是奉孝,就算杀了刘辩,该反他的人还是会反。”
    “主公,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例如我们或是袁家,那确实会找董卓麻烦。
    因为我们和袁家、董卓一样,都想要这个天下,彼此之间已成了死敌。
    所以,既能借着大义讨伐董卓,消除一个死敌,又能从中获取名望这种事,何乐而不为呢。
    可其余诸侯就不一定了,例如孔融、陶谦、公孙瓒等,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威作福,无意这天下。
    对于他们来说,刘辩若是没死,他们拥立刘辩,助刘辩夺回皇位,那就是从龙之功。
    基于这个前提,他们也许会出兵。
    可若是刘辩已死,那么刘协就是正统皇帝,他们讨董就没有任何利益。
    甚至董卓为了防止他们出兵,还会许以高官厚禄。
    既不用出兵,又能获得利益,为什么还要傻乎乎的去讨董?
    而汉室宗亲就更不可能出兵了!
    一来嘛,自然是为了避嫌。
    二来嘛,刘辩已死,若是刘协也死在讨董的过程中,他们便有机会触碰到九五之位!
    所以说,董卓杀了刘辩,利远远大于弊!”
    (历史上,公孙瓒、孔融、陶谦确实没有参与诸侯讨董。
    讨董后,袁绍邀请公孙瓒一起讨伐韩馥,瓜分冀州时,公孙瓒才打出讨董的旗号。)
    卫宁回忆着历史上讨董的诸侯,仔细想想,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实际都是袁家派系。
    袁绍、袁术和袁遗自不必说,曹操在当时还是袁绍的附庸,张邈是曹操袁绍的好友。
    孙坚那时也投靠在了袁术麾下,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其余诸侯也或多或少和袁家有些关系。
    所以说,所谓的诸侯讨董,说白了就是袁家和董卓的一次交锋罢了。
    或许曹操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改变的吧…
    想到这,卫宁不禁感叹道:
    “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间攘攘皆为利往!
    绕来绕去,却怎么也绕不开一个利字。”
    卫宁长叹一声,又道:
    “奉孝,袁基那边有什么动作吗?”
    “这个袁基很沉得住气,一直没有妄动,但想来他知道董卓废帝一事后一定会出兵的!”
    卫宁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奉孝,还记得此前你说的三策吗?”
    “当然记得,主公可是有了选择?”
    “没错!我选上策,杀天子以乱诸侯!”
    “嘶…”
    一旁的荀攸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家主公还说董卓狠,他自己分明比董卓更狠!
    荀攸说道:
    “主公,杀天子乱诸侯也不是不可,但此事还应从长计议。
    若是失手了,主公恐怕会身败名裂…”
    而郭嘉在听到卫宁的选择后双眼放光,在他心里也一直希望卫宁能够选择这条策略。
    甚至郭嘉已经为此安排好了一切,只听得他说道:
    “公达放心,嘉早有谋划~”
    “哦?!既然奉孝早有准备,那攸就放心了。”
    卫宁问道:
    “奉孝准备怎么做?”
    “主公,既然董卓已经废了刘辩,那他若是再杀了刘协,天下人也不会有所怀疑~”
    “奉孝的意思是,嫁祸给董卓?”
    只见郭嘉一脸坏笑,点头道:
    “然也!”
    “可是奉孝,刘协可是董卓的护身符。
    他一定会对他严加保护!
    我们又该如何下手啊?”
    “主公,可还记得何苗?”
    “何苗?!”
    郭嘉不说,卫宁都快忘了这么一号人物了。
    “奉孝,这个何苗还没死吗?
    我以为他早已死在皇宫那场大乱之中了。”
    “哈哈哈!
    主公,是嘉派人将他救了下来,如今他就在洛阳!”
    “这么说,早在那个时候,奉孝就已经想到会有今天?!”
    “主公说笑了,嘉又岂能未卜先知。
    只不过是嘉觉得此人还有些用处,所以随手留下了这么一颗棋子罢了。”
    卫宁一想也是,随即说道:
    “不过此时刺杀刘协还为时过早,眼下我们应该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出兵讨董。”
    荀攸沉吟了片刻,道:
    “讨董一事必须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
    主公到时还应打出营救天子刘协的旗号,只有把表面功夫都做足,那么刘协死后,主公才不会惹人怀疑。”
    “公达说的不错。”
    戏志才附和道:
    “主公,讨董非去不可,唯一要考虑的便是从哪里用兵。”
    “嗯?这其中有何区别!?”
    “主公,袁家一脉自然是要从中原起兵,一路杀往洛阳。
    若是主公也选择中原,恐怕会受制于人,甚至背地里还会遭人暗算。
    若是从河东用兵,那么我们便要独自承受董卓的西凉军,恐怕损失会大一些。”
    “既然如此,我们且先做好出兵的准备,然后观望观望,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