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最强军二代,吓坏鹰酱

第143章 第四次战役开始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在场的人有些听不懂李富麟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富麟看了他们一眼之后解释的。
    “在战场上一直都是瞬息万变的!”
    “不可能按照一个规律从一而终!”
    “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可以看得出来米军有些蹊跷!”
    “节节败退,在几个战场,都是大败而回,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不足2万人战死!”
    “不觉得太奇怪了吗?”
    “每次撤退只撤退一个阵地,便假惺惺的开始防守!”
    “不像是引蛇出洞吗?”
    “只要我们再往前追击一段距离的话,到时候米军再来一个仁川登陆!”
    “直接把我们包围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们只需要把我们包围住,我们就已经是瓮中之鳖了,甚至都不用对我们进行攻击,我们都会因为物资短缺而亡!”
    当李富麟说完这些之后,在场的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特别是李云龙,一脸傻眼的看着李富麟。
    当李富麟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是如雷贯耳。
    茅塞顿开。
    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李富麟所说的真实性。
    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一层,当李富麟,将这些说出来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一点。
    李富麟的深谋远虑,其他人是见识过的,但是李云龙却从来没有见识过。
    虽然在这段时间,他从第七穿插连的 战士们的口中得知了李富麟这段时间的表现。
    让李富麟这个战神一般的人物,在李云龙的脑子当中更加的具体化了。
    但是李云龙依旧是对于他的能力是有些猜疑的。
    但就在此时李富麟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的时候,李云龙才知道他们这些人想问题还太过于肤浅。
    他已经在客观的方向将米军的先生猜透了。
    就算不是如此,李富麟起码比他们多想了一层。
    这就比他们要厉害的多。
    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可不像之前在军部当中的那个窝囊废了。
    他成长了。
    但是没有想到成长的这么快。
    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
    ……
    在未来的几天当中,米军那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色,在第三次战役失败后气急败坏!
    以各个途径,还有各个方式都在公然宣称要向华夏内陆投放核武器。
    米国最高层方面,随即将他解职,宣布由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维,接替他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李奇维虽然刚到北朝第一战就被吊打,精心构建的五道防线全线也被打的崩溃,然而这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并不像麦克阿色那样冲动。
    也可以说他没有麦克阿色表现出来的那么无能。
    此时的李奇维非常的镇定。
    虽然在第3次战役自己被吊打。
    他不气不恼,并且制定了作战计划。
    他之前本想着按照引蛇出洞的办法将志愿军包围起来。
    但是没有想到志愿军那边并没有上这个当。
    由此可见,志愿军那边的指挥官尤其的聪明。
    李奇维此时也并不着急。
    就算是引蛇出动这个计策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但就算是正面对抗,李奇维也不带怂的。
    他依然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几率赢下这场战争。
    李奇维现在身为总司令。
    现在有绝对的主动权,一切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所以这一点都不着急。
    既然志愿军不跟他们打,那他们就主动进攻。
    这也就是他的想法。
    经过这些天的交手和观测下来,李奇维觉得自己对于志愿军的了解已经很细微了。
    甚至有一种了如指掌的感觉。
    因为李奇维明白,志愿军的攻势只能维持八天,由于加上我们志愿军推进速度太快,战线越拉越长。
    有加上 米军方面有着掌握绝对制空权。
    米军不仅仅是桥梁公路被炸毁,就连志愿军运送物资的卡车绝大部分也都被摧毁,绝大部分物资运送不到前线,在极其无奈的情况之下,只能凭借人力运输。
    这是非常致命的。
    最终导致前线步履维艰,只能进行八天时间的作战。
    除此之外,李奇维还明确的发现,志愿军为了弥补 制空权的缺失,非常擅长打运动战,而且只会选择在夜晚突袭。
    李奇维判断,志愿军虽占领汉城,打到三七线以外,但志愿军长途连续作战,有着强弩之末的迹象。
    并且志愿军在这种情况下肯定缺少攻坚武器,于是便命米军主力集结于大田、釜山区域。
    李奇维根据 志愿军作战的特点,迅速调整战术,白天进攻,晚上撤退!
    再加上这一段路程,不比的前三次战役那么崎岖波折,那么米军就可以按照机械装备进行快速转移。
    经过精密计算,志愿军一个晚上进攻的极限距离是30公里,那么联合国军就充分利用机械化优势,在晚上后撤30公里,等到天亮再次反扑,志愿军就会沦落到追不上也打不着。
    就按照这样的战术来来回回8天之后,到那个时候,这是志愿军弹尽粮绝的危难时刻,联合国军就迅速调集全部力量,一举歼灭志愿军。
    这就是李奇维现在的战术。
    ……
    ……
    1月25日。
    就在今天,李奇维终于发动作战,他带着23万联合国军兵分两路,全力北上。
    这一次, 李奇维采取西线为主,东线为辅。
    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的进攻阵型。
    这一次李奇维不再以公路为战线,而是抢占制高点,对 志愿军的各个防守要点,同时发动进攻,根本不给志愿军穿插的机会
    对于志愿军穿插的战术,李奇维是有过了解的。
    并且在交手的时候,他就尝过这个苦头。
    所以这一次他要杜绝志愿军的穿插。
    李奇维的速度很快。
    志愿军这边也不得不接招。
    在老司令的命令之下,志愿军战士们都停止了休息。
    在差不多20天的休息之下,志愿军的元气也恢复了过来。
    也可以继续作战了。
    1月27号。
    老司令的命令终于下达到前线。
    根据在25号和26号两次战斗的分析上来看志愿军,这边也可以摸清米军那边的战线是如何的。
    很明显,西进的联合国军就是主力部队。
    而东边的联合国军则是辅线路l。
    在权衡利弊之下,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则是西顶东放的战术。
    简单来讲,就是顶住联合国军的西线主力部队的进攻。
    放开东线的辅助部队深入,等东线侧翼暴露,航母对其猛攻,逼迫西线主力部队增援。
    这样的战略部署虽然已经是志愿军深思熟虑最好的方案,但其中依旧充满了非常巨大的风险。
    西顶东放就意味着第38、50军和北朝人民第一军团在西线北汉江以南构筑阵地,抗击向汉城方向进攻的联合国军精锐部队。
    精锐部队。
    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就意味着在西边顶住战线的志愿军战士们,压力有多么的巨大。
    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这一场战斗注定不轻松。
    伤亡也注定不会少。
    此时此刻。
    一直驻扎在汉城以北的c军。
    电台也发来了命令。
    此时此刻的伍千里,看着手中的电文,并且一字一句的念着。
    “上面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去西边的主战场!”
    “顶住联合国军的精锐部队!”
    李云龙听到这句话,脸上浮现出了一抹不屑。
    “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求个免费的打赏,拜托了,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