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开局直面白起

第66章 满目疮痍(感谢 NT你微笑时很美 受宠若惊)


    逃出生天的冯忌,至今都记得,渡河的时候,自己和赵葱带着四十万人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他们和赵括都是同龄人,一开始对于赵括打出的战绩,表面佩服,心里自然是不服的,认为赵括主要依靠运气在打仗。
    虽然事实也相去不远。
    甚至对于白起,也有些看轻。
    等到占领了光狼城以后,这种想法已经不仅仅藏在心里,而是彻彻底底的表现了出来。
    然后,他们两个人的尾巴才翘了没几个时辰,瞬间改天换日。
    白起的那些传说。远远不足以形容白起的可怕。
    而连续打败白起两次的赵括,是有多么强大。
    还是说,有多么幸运。
    或者说,有多么努力。亲自带兵守护后路,又亲自带兵突袭敌后。如果没有赵括的这些努力,加上十足的运气,白起怎么可能败。
    四十万人渡河,只撤回来十一二万人。而且这些主要还是依靠一次苏射的决死突击还有赵括将旗聚拢败兵才做到的。
    损兵折将!遗臭万年!
    冯忌之所以没有自尽,就是希望能看着赵括再次逆风翻盘,战胜秦军。那么自己去黄泉的时候,也能笑着告诉赵葱。遗愿得偿。
    他一到长平,就主动把所有的兵权全部交了出来,十多万大军,全部交给了赵括统领。
    虽然,没有王命。
    但是,顾不上了。长平关外,密密麻麻的都是魏军。
    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
    如果不是之前打破长平大营,收获很大,而这部分缴获基本都被赵括隐瞒了下来。
    以至于冯忌当时还以为赵括好心上交了九成的粮草。
    实际上,赵括目前的粮草足够二十多万人再支撑三个月。
    但也只有三个月了。
    而且如果作战的话,消耗的粮草会更多。
    赵国已经拿不出更多的军队来支援,来驱赶长平关外的魏军。
    来重新建立后期补给通道。
    也就是说,赵括和现在自己麾下这二十万人,已经成为了腹背受敌的孤军。
    而且其中一大半还是溃兵。
    秦军的后勤,也快达到了极限。
    总共有将近十万赵军战死,二十多万赵军投降。
    这个战死比例相当高了。一只部队在经历突袭,主帅被杀,战损率三成以后才投降,已经很不错了。
    这片土地上,赵军是唯一能和秦军一较高下的部队了。
    如何处理这些降兵,白起很头疼。
    他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战俘。
    与此同时,仗还没打完。赵括还在对面。
    更远的地方,魏国也出手了。
    而秦军的侧方,韩国难道就会一直安分下去么?
    韩国付出了上党,就是为了让秦赵两虎相争的。
    把这些俘虏放回去,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样不就是给赵军补充实力么?
    对面可还是有一个赵括,还有一个廉颇在呢。
    赵括点兵,多多益善。
    这些赵军在赵葱手里发挥不了巨大威力。在赵括手里,那就不好说了。
    “武安君,养这些俘虏,耗费太大了。不如把他们都杀了吧。”麃公开口建议道,他从来都没有留俘虏的习惯。
    这要是两三万俘虏,白起真的就直接下令杀了,给手下换功勋。
    或者拿去给新兵练手,秦军虎狼,不是说着玩的。
    可现在,二十多万俘虏啊。
    哪能说杀就杀了。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白起早就心如铁石,听到麃公的这个建议,还是皱起了眉头。
    “报,赵括派人送信,说是希望我军放回俘虏。他愿意以金银来买。为表诚意,他还先放了之前我军被他俘虏的一千多人。”
    “我老秦人没有俘虏,放回来的统统是奸细,都给我杀了。”麃公说道。
    心善的杨端和看见白起许久没有回话,壮着胆子说道:“要不放了吧。我们没有粮草,赵括那里更没有。这不是,他们的辎重都在光狼城,而且都被我们烧光了嘛。”
    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赵军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放回来的袍泽饿死。
    如果之前赵括没有踏破长平大营,在那里缴获无数的话,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秦军上下,谁也不知道赵括手里,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但肯定不少。
    营啸以后,逃出来的人巴不得赶紧跑,哪里还会去拿自己的辎重。
    但是秦军高层,知道自己的粮食,只剩不到十天了。
    因此之前白起借口防止粮草被毁,将粮草全部聚集在最后方的高平关那里,定量发放。
    其实,心里也是做好了打完这一仗,就撤军的打算。后勤实在是跟不上了。
    凭空投降二十多万人,多了这么多张嘴,那秦军的粮草,怎么还能撑下去。
    而赵括主动过来请求秦人释放俘虏,原因在于作为穿越者,赵括知道,按照历史,这些俘虏极有可能被全部坑杀。
    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二十多万人,身后是二十多万个家庭。
    如果真的按历史那样被杀了。那么赵国上下,家家带孝,人人披麻。
    那是赵括作为穿越者,绝对不忍心看到的。
    然而,赵括的行为,让秦军觉得赵括的后勤状况应该很好。
    不然怎么在前方辎重被烧毁以后,还主动讨要俘虏。
    “不如把他们的右臂都砍了。再放回去。这样他们也没有战斗力了。让他们赵人拿城池来换。”蒙武说道。
    王翦闻言摇摇头:“赵括没有割让城池的权利,他不是国君。等到两国使臣扯皮完毕,我们早就饿死了。最后反而便宜了长平关外的魏人。”
    白起依然沉默不语。
    他的手心里,紧紧握着一张丝布。
    范雎亲手写的。
    将军为何而战?吾王为何而战?
    白起是为了什么而战呢?当然是为了胜利,为了军功。甚至可以说,白起就是为了战争而战的
    他天生就属于战场。
    可是,秦王呢?
    秦王是为了什么而战呢?
    秦王是雄主,当然想要一统天下。
    所以他励精图治,增加国力,发动战争。
    战争的本质,是掠夺和削弱。
    掠夺敌人的土地,财富,人口。
    削弱敌人的实力。
    土地?看样子是保不住了。秦赵两军都是强弩之末,上党看来是要被黄雀在后的魏国拿下了。
    财富?上党可是穷得狠,秦国打上党,为的不是财富,而是为了通过上党进军中原。
    人口?这些俘虏的家人都在赵国,怎么会愿意跟随秦人回去呢?
    就算大部分俘虏愿意,然后被打散放入秦军。
    拿到了武器。
    但只要有俘虏造反,其他俘虏会不会一起造反?
    就算他们没有造反的心,秦军敢放心的让这些俘虏睡在身边?
    秦军也只有三十多万而已,赵军俘虏有二十多万呢。
    而且,秦军现在,还要面对赵括的二十万赵军和身后的魏军。
    没有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些俘虏。
    而且,粮草不足。
    眼前,对于秦王来说,这场战争的目的,只剩下削弱赵国了。
    尽可能削弱赵国国力,让下一任秦王在统一路上不要面对这么多障碍了。
    白起明白,范雎的意思,也就是秦王的意思。
    二十多万赵军,也就是二十多万男丁,背后是二十多万个家庭。
    他们可以劳作,可以生产。
    就算右臂被砍断了,他们也能生育。
    繁衍后代。
    甚至等后代长大的时候告诉孩子的,当初我这条手就是秦人砍的。你一定要给我报仇,把秦人都杀死。
    白起已经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