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倒是没想到。
    这一波土豆产量的风波之后,还又有一件事情利好自己。
    这事情自然就是与彭青相关的。
    刘禅原本的计划是,彭青先在自己手下慢慢发育。
    先让他逐渐在自己的想法之下搞出一些情报组织的雏形框架。
    然后再培养人员,慢慢的完善。
    最终铺洒到整个大汉境内,成为他日后手里专属的一个情报获取渠道。
    同时若是能够掌握cIA的看家本领,这就更妙了。
    事实上,刘禅在这种事情上也没有任何经验。
    他能做的就是给个大方向,然后让彭青自由发挥。
    到最后能成就成,不能成就算。
    可没想到,这一波土豆种下来。
    自己的这一步闲棋,却得到了来自诸葛亮的大力支持。
    诸葛亮支援过来给他的可不是什么口头上的东西。
    而是实打实的人手以及物资。
    正所谓知己知彼。
    其实不管什么时代,都是有着侦察兵的存在的。
    只不过不同时期对于侦察的力度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像是从襄阳城派遣过来的那些探马。
    这就是曹操麾下的侦察兵。
    如今荆州的探马大多数都跟随刘备去了西川。
    想要谋夺西川,自然需要掌握西川境内的各种信息。
    荆州境内剩余的探马自然不多,如今就掌握在诸葛亮手中。
    眼见刘禅对于这方面颇有些兴趣。
    诸葛亮略作思忖之后,便将他手中掌握的探马大部分都分去给了刘禅。
    这些人被刘禅接收之后就直接并入了彭青的刑狱大院。
    如今他们对外还没有具体的名称。
    也没有确切的职位。
    但一应俸禄,都由刘禅一手掌握。
    这部分资金,自然是由诸葛亮调拨而来。
    理论上,这些人背后还是受诸葛亮辖制。
    但实际上,如今的他们全都已经只听令于刘禅了。
    刑狱大院的实力开始飞速膨胀。
    刘禅本以为彭青可能会在掌控大局的时候有些吃力。
    却没想到,彭青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吏,倒是给了他相当大的惊喜。
    偌大的一个刑狱大院,竟还是被他有条不紊的掌控在手中。
    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彭青就彻底理顺了这些人各自的职责,并且将他们投入到了第一次任务的执行之中。
    刘禅见状,便没有多做理会。
    现如今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只是入门难度。
    毕竟这些核心人员都不会在土豆产量保密的事情上有什么不配合的表现。
    日后他们要应对的,那才是真正的困难。
    在刘禅的设想之中。
    他们将来不但要承担对内监察官员,世家的职责,还要对外执行一系列的潜伏,煽动之类的任务。
    在某些程度上,他们可以算的上是一种弱化版的锦衣卫。
    但职责方面却有所加强的机构。
    反正慢慢来吧,刘禅现在反正也不着急。
    这是为了日后入主益州,预防世家叛乱所做的准备。
    短时间内还用不到。
    至于与世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那也得看自己这边的学堂建设进展程度如何。
    能培养出多少有用的人才。
    同时在日后推行的政策上有没有适度的偏斜等等。
    这些种种大方向上的考量,那就不是刘禅需要操心的了。
    此前他就已经跟诸葛亮说过的了。
    真有这种事情,肯定有诸葛亮帮他搞定。
    步子可能会大,但刘禅相信,有诸葛亮给自己兜底,至少是不会出现扯着淡的情况。
    土豆风波还没过去。
    刘禅就已经开始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换做他是曹操或者孙权的话。
    在知道了刘备手中突然就有了粮食产量x10的神器。
    那他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要拿过来才行。
    如若不然的话。
    这要是给刘备发展几年下来。
    他手里积攒的军粮就足够让他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实也是大环境的问题。
    别看曹操现在占据了几乎整个北方。
    拥有的人口数量和可耕种面积比刘备和孙权加起来都多。
    但他依旧缺粮。
    不稳定的时局,再叠加上蝗灾和病灾。
    时局之艰难确实令人很难想象。
    “所以说,要是现在还能继续把这些土豆种下去的话,那差不多就相当于能够节省将近半年的时间。”
    “冬季种植土豆,只有四十斤能用的种子的话,其实就不难了。”
    “搞个大棚试试?”
    “塑料基本是不用想了,那东西我根本搞不出来。”
    “不过小规模的话,玻璃好像就能用来着。”
    “搞!”
    其实要说刘禅想要烧玻璃是心血来潮,倒也不是。
    事实上,刘禅在这之前就已经接触过玻璃这种东西了。
    大汉的玻璃产量少归少,但绝对不能说是完全没有。
    事实上,老祖宗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已经制造出了玻璃。
    只不过受制于烧制玻璃的材料和温度的原因。
    汉朝的时候,所制成的玻璃都只是那种低温铅钡玻璃。
    这种玻璃就是琉璃。
    只是低温铅钡玻璃有个致命缺陷就是质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变化。
    到了最后,这种玻璃就只能当个装饰品。
    根本没有办法将其用作日常的器皿。
    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才限制了玻璃的后续技术发展。
    刘禅要烧的自然不是这种玻璃。
    而是用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烧出来的玻璃。
    在确定要做这事之后。
    刘禅便开始在荆州境内寻找能够烧玻璃的工匠。
    他本来以为这种工匠应该很难找。
    运气好的话,找来一两个,然后他们再依靠经验慢慢研究。
    运气不好的话,那就只能找个别的什么工匠,只要有研究精神的那种。
    然后再用时间和金钱硬磨,总能磨的出来。
    没想到,他这发榜出去之后。
    很快就有工匠被寻了过来。
    刘禅一番询问之后。
    这才知道。
    原来他想要找的烧制玻璃的工匠,其实最好的那一批,就在荆州。
    具体来说,其实是在长沙。
    刘禅大喜。
    立刻就命人将这些能够烧制玻璃的工匠带来。
    同时将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告知诸葛亮。
    石英砂,石灰石,长石这些都好搞。
    最难搞的就是那个纯碱了。
    这玩意刘禅反正知道仅凭如今的科技水平,做是肯定没办法做的。
    只能用天然就有的。
    可惜了,南阳现在还在曹操的掌控之下。
    要不然的话,纯碱这种东西刘禅根本不用担心。
    南阳那地方,可就是个有相当大存量的矿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