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穿越后,从小酒吧开始起飞

第170章 薅到了葫芦娃


    第172章 薅到了葫芦娃
    梁周昨晚掏了一大笔推广费,私人的小金库,还指望演出费分成来堆积,想忽悠:“琳姐你也知道,乐队不赚钱的?”
    “你真抠门。”
    文若琳白了他一眼,拿起手机,搬救兵,“迪娜,快来我们公司玩,给你介绍大帅哥…”
    赵阳是精神小伙,在旁边笑嘻嘻起哄:“有三位大帅哥,快来!”
    齐丹瞧他们很有主意,聊了几句,就回了办公室。
    梁周埋着脑袋,不出声,暗乐:“免费劳动力,就是好…”
    他搬运的那首《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发表于1997年,原唱老郑,年轻的时候绝对是大帅逼。
    这首歌的牛b之处,在于将地方性的佤族女声唱腔,巧妙的融入了摇滚乐,在同期来看,老郑一系列融入民乐的作品,绝对是惊艳,并被后来的无数音乐人学习借鉴。
    要知道,前世进入2010后,还有音乐人琢磨在流行乐里运用民乐的配器、唱法和戏腔。
    而人家老郑在90年代,就有巧用民乐的意识,作品的完整度还胜过之后无数的同类作品,可以认为,没几个音乐人做得比他更和谐、更有成绩。
    从这一点来讲,老郑绝对是牛b+天赋性的。
    当然,发扬民族乐的提法仍值得持续性的鼓励,民族乐一消失,世界音乐里就少了本民族的音乐符号,那是可悲的。
    这,也是搬运工挑这首歌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原因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肯定是摇滚乐,曾经在前世火过,内含流行的因素,以当今的目光审视,编曲和演唱的水准完全不受时代的限制,简称够大气。
    其实前世的摇滚乐发展到2000年后,作品的编曲和演唱有向精致化演变的趋势,不是不好,听觉会呈现强烈的个性化,与80-90年代作品粗糙+狂野+大气的风格,差别比较明显…
    另外,武陵国不是前世的平行世界。
    搬运工这两天搜遍了全网,没找到佤族,但地图和前世很类似,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应该能从西南部找出类似的民族唱腔…
    中央音乐学院,在西二环内,与星蝶唱片相距不远。
    二十分钟后。
    搬运工有意无意的引导,商量出了简单的编曲,包括他,六名乐手全能用。
    文若琳接到了电话,兴冲冲下了楼,去领她的同学兼朋友云迪娜。
    云迪娜一进天润大厦b座,了解了情况,知道被忽悠了。
    进了排练房。
    她瞟到那张俊朗的面容,又觉得没被忽悠,乖巧的说:“我是云迪娜,请多多指教。”
    赵阳和田基眼睛瞬间瞪大,感觉LSp的灵魂深受重击,热情的相迎:“娜娜别客气,我们和琳琳很熟的,以后大家都是朋友。”
    梁周看妹纸青春洋溢、白净漂亮,妥妥的城市女子,担心不靠谱,“迪娜,伱是少数民族?”
    “啊…不是。”
    云迪娜眼睛大大的,好像会说话,取下了围巾和厚外套,这才拿起简谱,“我学民族唱法,经常和老师同学去西南地区采风,接触了部分少数民族音乐。”
    梁周一下觉得靠谱了,开始胡说八道:“我写这首歌的灵感,是偶然在电视里听到了一种高亢、清澈、空阔、带有喜气的滇南地区女声,觉得非常棒,希望在主副歌间,融入类似的女声伴唱…”
    “好的,你听听。”
    云迪娜接受了甲方的要求,哼哼几声开了嗓,手持简谱,微仰着小脑袋就唱。
    瞬间,排练房有一条极有穿透力的歌线,震得鼓面“嗡嗡”响。
    “哎,离别的时候…不要太伤心呵,
    是的…是的…不要太伤心,
    让我们一起…唱歌吧,
    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
    赵阳和田基是妥妥的工具人,连忙鼓掌:“好…”
    文若琳脚踩着节奏,很满意,眨了眨桃花眼:“二周,我家迪娜,怎样?”
    梁周故作思考:“迪娜,这种唱腔太有穿透力,太猛了,需要更温和一点。”
    “好的,你再听听。”
    云迪娜是合格的乙方,拿着简谱,仰起小脑袋又唱。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排练房里的众人身周,蜿蜒流淌。
    “哎,离别的时候…
    不要太伤心呵,
    是的,是的…
    不要太伤心…”
    赵阳和田基全身骨头都酥了,飞快鼓掌:“好听,真好听!”
    文若琳嘴角含笑,看向了身旁,“怎样?”
    梁周也觉得很好听,为了对原作表示尊重,狠心的说。
    “迪娜,能不能再彪悍一点?”
    “好,你再听…”
    如此。
    搬运工脑海里有原作,笑容可亲的引导免费劳动力连换了七种唱腔,忽然精神一震,拍着大腿说。
    “对了,就是这样,和我的想法基本相符!”
    “嗯?”
    云迪娜即使是合格的乙方,也差点发飙,大眼睛里有杀气,“我想了好几遍,佧族民歌里的甩腔、衬腔、长音等,原始纯朴、粗犷豪放、奔放热情,也喜气,你说的要求都具备,还基本相符?”
    两名精神小伙和三名女乐手,早被妹纸的美妙歌声俘获了,齐齐怒目相视。
    文若琳叉着腰,娇斥,“二周,你这人苛刻过头。”
    梁周老搬运工了,知道了源头问题,很耐心的解释:“迪娜用的是官话,唱字吐词太正,要是换成佧族的语言,会不会更符合音律?”
    “这…”
    云迪娜大眼睛一转,盯着简谱默唱了几句,感觉被人洗了脑:好像…真…有点正呢?
    她不是佧族姑娘,照本宣科还行,拿一段陌生歌词经行翻译工作,为难。
    不要紧。
    妹纸是央音声歌系民族声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后援极为充足,也会拿起手机搬救兵,“瑾瑾,有课没?到琳琳公司来玩,对,给你介绍大帅哥,把星韵也叫上…”
    梁周抱着电吉他,暗惊:“薅到了葫芦娃?”
    到了下午五点半。
    排练房里,一片美妙的清澈女声,悠然飘散,余韵还在二十来平的空间回旋。
    文若琳暗有羡慕,摇了摇手里的沙锤,得意道:“二周,我的师姐们,怎样?”
    梁周看着满屋子的妹纸,鼻间都是香气,赞不绝口:“相当厉害,比我预想还要好百倍!”
    云迪娜大眼睛一转,盯着他,狐疑的问:“二周,伴唱的编曲,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女声伴唱,借用了前世佤族的民歌,比如《加林塞》,经典就是经典,专业的耳朵一听,大概率会被抓住。
    野路子的乐手捣鼓出来,又无相关经验,令人产生怀疑很正常。
    “没有你们这群专业人士的帮助,咱们一块商量调整,难以达到现在的效果。”
    梁周摇了摇头,多年的小老板,谎话张口就来:“之前你也看到了,伴唱我只有简单的想法,是逐渐扩展…”
    云迪娜想了想,有道理,参与感是极强的,盯着他问:“那,我们算不算共同作者?”
    梁周眼皮一抖,现在的妹纸真不单纯,羊毛敢薅到搬运工身上。
    只,没有央音妹纸们的参与,凭借小老板的素养,单独无法搞定伴唱,没有伴唱,主唱的部分会很苍白,等同普通的摇滚乐。
    说是共同作者,其实,也不太好争辩。
    他面不改色,慎重的说:“迪娜,你们是合作编曲。”
    云迪娜捂嘴笑:“滑头…”
    感谢书友【】支持的1张月票。
    感谢书友【】支持的1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