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最强太子

第284章 若是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284章 若是
    南越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对刘彘等人来说都是一个迷。
    其中最大的一个迷就是,那个赵佗的年龄。
    这个迷一度困惑了刘彘很久,直到前一段日子,刘彘才得到一个不十分确定的答案。
    没办法,大汉现在几乎没人见过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赵佗。
    大汉曾经向南越国派去过很多使节,可这些使节别说是见赵佗了,就是想要见这个吕嘉也没机会。
    不能不说赵佗、吕嘉等人很是狡猾,他们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真的把南越国弄成了铁桶一般,外间的人很难知道南越国的事情。
    刘彘等人曾经估摸过赵佗的岁数。经过数次探讨,并且还专门将赵佗的族人招到长安来询问,才大体上知道赵佗此时可能是八十多岁的高龄。
    仅仅是可能,一个很模糊的答案。
    知道赵佗的年龄很重要。刘彘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与赵佗的年龄有关。
    还有金印,大汉发给南越王的金印。
    刘彘介绍完那两位老者后,看到吕嘉对他们并不在意,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两位老者出现这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于是,刘彘邪魅一笑,说道:“吕公,秦乱之时,任嚣趁机割地自居,不肯发兵救秦。秦亡后,南越便归任嚣所有,是不是这样?”
    吕嘉想了想之后,才略微点了点头。
    刘彘这样说,吕嘉认为对南越有利,这才同意了刘彘的说法。
    若是刘彘说任嚣不是不肯发兵救秦,而是势不能为,那吕嘉就要反驳了。
    这牵扯到南越国立国正不正的问题,吕嘉需要格外小心应答。
    不肯发兵救秦,和想发兵救秦,却形势不允许,那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若是任嚣不肯发兵救秦,那就是说任嚣反秦,看到大秦不行了,便趁机把南越的土地占为己有也是应该。
    若是任嚣想发兵救秦,却形势不允许,那就是说任嚣本身对秦忠诚,只是无力回天。
    这种情况下,他把南越占为己有,说他是秦朝余孽也行,说他是割据自保,以图东山再起也行。
    如果是后者,此时显然对南越国不利。
    但实际上是,秦末,群雄并起,各地乱战,任嚣时为秦南海郡尉。
    他看到秦朝廷疲于应付各地的起义军,而无力南顾,便起了割据的野心。
    秦朝廷数次征召他的军队,他均是采取拖延观望的之势,坐视大秦被高祖皇帝等人逼入绝境。
    后来,任嚣病重,死前他召见龙川县令赵佗,在病榻上向他面授机宜。
    他嘱咐赵佗依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之利建国。同时,他将南海郡印授交给赵佗,命赵佗代行南海郡尉之职。
    不久,任嚣去世。赵佗接任南海郡尉,便按照任嚣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锁了五岭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控制了横浦、阳山、湟谿三座关隘,以断绝与岭北地区的一切联系。
    同时赵佗还把南海郡那些忠于秦朝廷的官员杀的杀,撤的撤,然后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
    赵佗做完这些后,秦朝灭亡。
    这下子,赵佗更是无所顾忌了。他立即举兵西进,开始了为时数年的艰苦征战。
    后来,赵佗带兵先后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等地,统一了岭南,建立了南越国。
    可以这么说,之所以有南越国,任嚣和赵佗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有了南越国,中国那边大片的土地,才真正被中原人控制。
    但这也是赵佗和吕嘉等人一直不肯真心归顺大汉的原因。
    除国就更不用想了,南越国是任嚣和赵佗两个人打下来的江山,又不是你汉朝皇帝封的诸侯国,你汉太子说除国便除国,还有没有天理了?
    可天理这种事嘛,刘彘一直认为,南越国除国,那才是符合天理的事情。
    两边分歧很大,吕嘉一直认为这汉太子为了将南越国除国,那可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也会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故而不可不防。
    而刘彘似乎是已经胸有成竹,定要将南越国除国。
    看到吕嘉同意自己的说法,刘彘又是一笑,心说看法相同很重要啊!
    这就算是两边对南越国的建立,有了一致的看法了。
    可这个看法好像更加有利于南越国。
    别忘了,南越国有一半的土地,是任嚣和赵佗从秦王朝手里硬生生扣下来的,另一半土地则是赵佗带人打下来的。
    刘彘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这个。只见他又是笑了笑,然后就请吕嘉坐下。
    刘彘给吕嘉安排的坐席,就在那两位老者对面。这样看上去,就跟三个老头子在聊天一样。
    刘彘在他们上首席地而坐,后面坐着的就是那个司马迁。
    司马谈坐在另一边,他的位置离皇帝的坐席略微近一点,与大臣们坐的地方也相隔不远。
    这样,无论是皇帝说了什么,还是大臣们说了什么,他都可以听的清清楚楚,并很快记下来。
    至于太子说了什么,他不用管。太子说的话,都由他的儿子司马迁来记录。
    父子同朝为史官,儿子只记录太子说的话,是这个司马谈请示过皇帝后定下来的规矩。
    刘彘觉得这个规矩很好,就是觉得自己独占一名史官有点不好意思,有些搞个人崇拜的意思。
    众人坐好后,刘彘瞅了那些大臣一眼,然后在心里说道,今日就让你们开开眼,知道什么叫做恬不知耻。
    随后,刘彘看向老者之一的任熬……
    任熬会意,便使劲咳了几声,然后说道:“我家兄长嚣,长我二十多岁,若是他还活着,也是百多岁的老人了。”
    说着,赵熬便擦拭了一下眼睛,似乎心中有无限的思念。
    其实,他压根就没有见过任嚣,只是听他家中的老人说过,家族里出了一位南海郡尉。
    任嚣一直没有称王,至死都是以秦南海郡尉自称。
    接着,任熬又说道:“我族兄为秦南海郡尉,大汉代秦,若是我族兄还活着,又跟我一样敬重高祖皇帝,必然也会跟我一样封侯。只是,我兄长本事大过我,高祖皇帝必然会封他一个诸侯王……”
    说着,任熬看向刘彘,似乎是看太子同意不同意他这个说法。
    刘彘点点头,算是同意了他这个说法。
    任熬十分高兴,脸上的皱纹似乎更密了。
    “太子殿下也认为我说的对,那我说的就是对的……”
    吕嘉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了。可老者说的是“若是”,他也就没办法反驳。
    若是的意思就是如果,如果这样,如果那样,都是如果,不是事实。
    “我大汉开国之初,高祖皇帝封了几位异姓诸侯王。若是我大兄那时还活着,必然也是一个异姓诸侯王……”
    又是“若是”,吕嘉越听心里越气,却也没办法反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