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告诉刘备,我是穿越者

第二四二章 考验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242章 考验
    “莫急,万事有本将在。贼军若想攻下涿郡,先从本将的尸体上踏过去。”
    张绣心底大急,但表面上强装镇定,手中的长枪一招横扫,将眼前十来个乌桓贼兵尽数刺倒,随后收枪。
    张绣望了一眼城墙,发现想阻止贼兵上墙,已经来不及了。
    到处都是贼兵。
    城墙上的弯刀,和守军的朴刀数量,差不多相等了。
    “跟着本将!守住城墙去郡守府的路,千万不能让贼军冲击了郡守府,荀军师乃文人,主公将涿郡托付于本将,不可使荀军师有半点闪失。”
    张绣杀的贼兵很多,但心底很慌。
    真要丢了涿郡,害得刘备没有落脚之地,张绣估计以死谢罪,死十次都不够赎罪的。
    尤其是军师荀攸。
    荀攸隐隐是刘备的第一谋主。
    张绣看得出来,荀攸哪怕缺一根毫毛,张绣就算将贼首的头颅砍下来,也没用。
    将功补过,补不了。
    城墙守不了,那就不要了。
    张绣浴血奋战,一杆长枪,已经忘了刺中贼兵几次,只是浑身沾满血,煞气十足。
    此时,张绣在生死之间,居然有了些明悟,武艺有所突破。
    虽说,张绣现在再对上赵云,也许仍打不过,可至少能厮杀过十招。
    城墙的阶梯不大,又有张绣军守在那儿,贼兵下不去,不由大急。
    争夺战,成了巷战。
    正当张绣快要力竭的时候,荀攸来了。
    荀攸带着三千兵马赶到,只望了城墙一眼,不禁点点头,张绣这武将能处,可以培养为一方大将。
    “鲜于将军,你接替张将军,守住城墙,不可让贼军扰了城内百姓。”
    “鲜于将军,无须你坚守太久,一炷香即可!”
    荀攸打算将张绣撤下来,另有重用,守城嘛,有粮官鲜于银就够了。
    这三千兵马,其实是荀攸临时拼凑起来的,其中郡守府的府兵不过一千之数。
    其他,都是荀攸重赏之下,招募来的游侠散勇。
    鲜于银本来看见满城墙的乌桓贼兵,鲜于银想说不怕,是假的。
    塞外各部落都对彼此有所耳闻,乌桓部落没有乌丸那般壮大,但也不是以前的鲜于部落能惹的。
    现在不一样了。
    鲜于银已经是官军守将,张绣已经厮杀那么久,的确该鲜于银上场了。
    三千守军,支撑一炷香,这简直是小意思。
    “喏!末将领令!荀军师,此地兵危战险,要不,还请荀军师移步到郡守府?”
    鲜于银看荀攸摇摇头,也就不多劝,手持弯刀,率兵杀过去,支援张绣。
    “张将军,荀军师唤末将来替换你,请张将军先且暂退下城墙,这儿的贼兵交给本将。”
    鲜于银喜欢用弯刀,斩杀贼兵才不会拖泥带水。
    张绣闻言,心底狂喜,想不到荀攸料事如神,居然在这时候率兵来了城墙,这涿郡郡城无异于保下了。
    “好!鲜于将军,本将就在后面替你掠阵,你若不敌,自可放心撤下来,有本将在,贼军撒野不了。”
    张绣用出最后一丝气力,将眼前的贼兵一枪杀死,随后,迅速收兵,将位置让给了鲜于银。
    张绣一退下来,没有站在一旁观看鲜于银的动静,而是率着本部兵马,来到荀攸身边,请罪道:
    “禀荀军师,末将张绣未能将敌军拒于城外,还望荀军师降罪。”
    打得过,但打不完,张绣自知有罪,认罪态度极好,这点坦荡,张绣是有的。
    荀攸笑了笑,张绣这人愈发可用了,这不骄不躁的气质,渐渐有赵云的八分风采。
    “呵,张将军杀敌良多,贼兵势大,兵马众多,让贼兵上了城墙,非战之罪也。张将军,何罪之有。”
    荀攸身为士子之首,人情世故做得滴水不漏。
    就算要处罚张绣,也得看场合和时机。
    这时候责怪张绣,荀攸身边又没大将相护,岂不是拿自己的小命当儿戏?
    好在荀攸的一番话,却说张绣无罪,还有功,妥妥的御人之术。
    张绣瞬间被荀攸收了心神,忠诚度直线上涨。
    “多谢荀军师。”
    张绣这才抬起头,浑身是血,望着荀攸,却发现荀攸气度不凡,对张绣没有任何嫌弃或厌恶。
    谋士,居然胆量与武将无异,令张绣更加心生佩服。
    “荀军师,鲜于将军,出身...外族,军师此举,会不会过于托大?荀军师,若事有不济,还请荀军师跟本将走,本将纵是战死,也会护得荀军师周全。”
    张绣看着鲜于银,两军势钧力敌,厮杀得如火如荼,难解难分。
    荀攸一听,点点头,咧嘴一笑,有心指点张绣,说道:
    “张将军,说得不错。鲜于将军两兄弟皆出自外族,故而本军师才令其率兵前去迎敌,换张将军下阵。呵,外族之人,未必齐心。”
    “只要鲜于将军的手中沾了贼兵的血,又知道跟着我主,能打胜仗,往后便不会产生异心,而是像张将军一样,一心事主,可歌可泣。难道这样不好么?”
    荀攸简单的一二句话,听得张绣憣然醒悟。
    不得不说,谋士和武将,本来就有天壤之别。
    张绣只顾着乌桓贼兵杀上门来,急得嘴角冒火,生怕打个败仗,坏了名声。
    可看看人家军师荀攸。
    这等关头,荀攸居然还能用计,拿鲜于银出来考验一番,试试鲜于银有没背叛之心。
    患难见真情。
    倘若鲜于银有两心,兵临城下之时,是鲜于银最好的时候。
    鲜于银是粮官,整个刘备军早晚都得指望着粮官,运钱粮,送兵器。
    现在试探鲜于银,好过以后。
    荀攸没在赌,荀攸有一百种方法守城,而鲜于银只是荀攸的一颗棋子而已。
    白棋、黑棋,都在荀攸的棋局里。
    张绣神色大惊,久久未能回神,待想通之后,主动低下头,说道:
    “荀军师之谋,绣不及也。今儿,多谢荀军师相教,绣感激不尽。”
    张绣说完,没有露出任何疑惑,而是默默地站在荀攸的左侧,看着鲜于银一个人的表演。
    张绣已经不担心涿郡的得失了,有荀攸这等妖孽,乌桓贼军别说这二三万兵马了,加上十倍,恐怕都拿不下荀攸。
    荀攸笑而不语,身为军师,荀攸有意与军中大将交好,而不像郭嘉、戏志才只专注于兵事,荀攸甚至考虑过,要不要专门转职为内政人才,像荀攸的叔叔荀彧一样,当个幕后老怪。
    混军师,决胜于千里之外。
    爽是爽。
    但全看武将给不给力,这等感觉,荀攸并不太喜欢,得知人心、善任用。
    当然,荀攸不是干不来。
    乌桓军、刘备军。
    两军厮杀,在鲜于银的带领下,犹如菜鸟互啄,许久都未能打出个胜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