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神罗改革(二)
什么让帝国的民众拥有信仰自由,这种话骗骗其他人就算了,在场的内阁大臣,哪个可能相信。
宗教这种东西,本就是统治者发明用来哄骗底层民众的工具。
贵族们作为统治阶级,除了少数“脑子不好使”的,其他人哪个不是外面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实际上却内心中把宗教不当一回事儿。
按照教会的教义,应该对婚姻忠诚,应该真善美,但是贵族们哪个不是道貌岸然,情妇一堆。
就这样,也没见哪个教士出来指责贵族们品行不端。
就连许多教士平日里都不相信诸神的惩罚,还指望着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贵族们相信吗?
虽然左相话里没有明说,但其实大家都明白,什么担心信仰新教的民众和信仰正教的民众相互杀害,担心的,不是新教日益扩张的权势吗。
此前教会,可是作为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西欧贵族的头上。
要不是教会此前经历过一次分裂,至今都仍然是整个欧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势力。
虽说教会经过分裂后实力大损,但是随着新教教皇埃德森发动圣战获得胜利,随着新教在西欧地区的逐渐稳固,新教教会的权势,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好不容易看见教会温顺一段时间的弗里西亚公爵,作为帝国左相,怎么可能容忍这种局面发生呢。
奥托此前也想提关于教会的事情,但是碍于教会在萨伏伊和皮埃蒙特相当配合的态度以及之后教会又进行了不少试图改进双方关系的举动。
比如送了哈布斯堡家族不少珍贵书籍等等,让奥托有点不好意思提出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奥托摸不清楚神罗皇帝卡尔对于新教教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态度。
要知道,神罗皇帝卡尔可是一个政治高手,对于帝国的掌控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不可能看不出新教教会的权势日渐增长。
但神罗皇帝卡尔却一直没有表示,很容易让奥托联想到一个可能。
那就是神罗皇帝卡尔是想利用新教教会对抗正教教会的影响力,以免强势的东罗马帝国能把手伸进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奥托的猜想果然没错,虽然内阁大臣们都十分赞同左相弗里西亚公爵的意见,但是神罗皇帝卡尔的表示,却十分有意思。
“嗯,左相说得有道理。
都是诸神的信徒,确实不应该互相迫害才是,你们讨论一下,出台个法律保证帝国民众可以信仰自由就行。”
说完,神罗皇帝卡尔就没了下一步的话语了,仿佛没听懂弗里西亚公爵此番话中更深层的含义。
这下,弗里西亚公爵和一些聪明的内阁大臣哪里还反应不过来,不明白神罗皇帝卡尔的心思。
只是嘛,他们的想法其实和奥托差不多,那就是神罗皇帝卡尔的想法很好,但实际效果可能和他预计的出入很大。
因为神罗皇帝与新教教会之间,并不像东罗马皇帝那样和正教教会有着统属关系,双方并不是上下级。
神罗皇帝卡尔或许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威望,让新教教廷乖乖听话,但是他的继承人,新的神罗皇帝,也能做到这一点吗?
显然不太可能。
不过,既然是宗教事务,神罗皇帝卡尔都表态了,那其他人也就作罢。
最后一个议题嘛,则是新建两个商税区阿基坦和西法兰克。以及扩大皇帝职权,在帝国贵族中进行遴选,替皇帝巡视和监督各地新设立的国王们。
商税区没啥好说的,和众人利益关系不算大。
至于后者嘛,同样又引发了一轮争辩。
因为遴选贵族的标准,左相弗里西亚公爵说得很模糊,这就让许多人不得不担心封臣的控制问题了。
如果自己的封臣,被皇帝陛下看重,那岂不是双方之间地位一下子就变得差不多了。同时,利用这种身份和职务上的便利,封臣也能很好的积蓄力量,从而获得与领主对抗的实力。
按照神罗皇帝卡尔的尿性,不在各个公国境内扶持一波“自己人”,那就才叫奇怪呢。
而限制国王权力,则让那些有机会成为国王的人不满了。
好机会,本来你这个国王就已经是一个超级简化版的国王了,还整点人来限制职权,要不,干脆别叫国王了,直接学别人叫总督好了。
由于这个问题分歧很大,会议上一直有争执的声音,一时半会儿也定不下来。
神罗皇帝卡尔毕竟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便示意众人先不说这个,再说说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立一支直属于帝国的常备军的问题。
按照神罗皇帝的建议,基本上是仿造东罗马帝国的军区制度,划分几个区域,由各地的公国和帝国财政供养,建立相应的常备军。
当然,各地的贵族们既然要花钱支持常备军的建设,皇帝陛下自然也要拿出相对应好处才行。比如在各自税收的征收上,基本上就大幅减免了。
并且,常备军建立完成后,各地的大贵族,在封建义务上,需要向神罗皇帝卡尔提供的军队数量也大幅减少了。
这个政策,是在奥托提出的建立帝国军队的基础上,神罗皇帝卡尔改良而来的。
奥托的原意嘛,自然是想利用自己在帝国军队中的威望,在这支帝国陆军中掺沙子,以图日后掌控这支军队,让神罗皇帝卡尔为哈布斯堡家族做嫁衣。
神罗皇帝卡尔也觉得建立一支直属于帝国的常备军的重要性,加之在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后,帝国财政的状况也好了不少。有钱有人,建立军队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嘛,考虑到常备军中可能出现的各个贵族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神罗皇帝卡尔自然就想到了隔壁东罗马的军区制度。
将帝国划分成军区,建立几支常备军,然后将最精锐的留在施瓦本,既能保证帝国的对外战斗力,也能保证对于各地贵族的威慑力。
至于各地的常备军被渗透问题?
反正再怎么渗透,只要各个军区内贵族数量足够,总不可能让一家贵族独大,最终常备军还是会出于各自原因听皇帝的。
只要保证施瓦本地区的常备军忠诚,对于神罗皇帝卡尔就足够了。
这一项嘛,内阁大臣们同样反应激烈。
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
赞同的,是以瑞士公爵奥托、荷兰公爵、洛林公爵为代表等帝国中西部的贵族和意大利的贵族。
反对的,则是帝国北部和东部以意大利国王阿努尔夫、波西米亚公爵为代表的部分贵族和西法兰克贵族。
这一点嘛,则充分说明了什么叫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原本帝国中、西部经济发达,对于出钱,大家自然很愿意。不少贵族哪怕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但也没想过造反啥的,出钱建立帝国常备军,相应的自己就无需花大量的钱供养军队,可以安心的过自己富裕的生活。
而帝国北部、东部则因为外敌和经济原因,相对贫穷。
对于这些贵族而言,本来日常就要防备蛮族(维京人、斯拉夫人),要养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如今还要供养帝国的常备军,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负担。
什么?你说常备军不是能保护他们的安全?
拜托,伱能调动帝国的军队为你开疆拓土吗?开玩笑呢!再说了,小型的日常的边境冲突,真以为常备军会管吗?
又是一项充满争议的政策提出,短期内达成共识确实不容易,神罗皇帝卡尔明显也没觉得今天能让大家定下来,便告知众人可以离开了,之后再议。
之后连续一周的时间,无数的传言从巴登地区流传开去,而在巴登的大贵族们,私下的互相串联拜访,更是常态。
经过了漫长的半个月磋商后,各项议题在各方,主要是皇帝和封臣们的互相让步和妥协下,总算全部敲定。
又经过一周的细节磋商后,终于,震惊欧陆的号称“卡尔大改革”的方案,终于问世了。
首先,是几项法律的出台,分别是:
《帝国继承法》、《皇室土地管理法》、《选候法案》、《帝国议会制度》和《宗教自由法案》。
《帝国继承法》没什么好说的,在皇位传承方面,就是确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由皇帝和贵族提名,然后由选帝侯代表帝国贵族选举产生,是帝国唯一合法的统治者。
任何未经选帝侯投票,贵族大会同意的贵族,都是不合法的皇帝。
在贵族爵位继承方面,规定帝国土地,不能被外国人继承。也就是说,帝国内的土地,必须由帝国皇帝或者贵族的封臣继承才行。
《皇室土地管理法》那就更简单粗暴了,将如今属于神罗皇帝卡尔直辖的领地和公国,变成了皇室领地,领地中的贵族,只能效忠神罗皇帝,且不能继承或者拥有其他同等级的头衔,帝国内帝国外都不行。
同时,侵占皇室土地,以及任何皇帝封赏皇室土地给非皇室封臣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这个,主要是为了保证有弱势皇帝比如卡尔那未成年的儿子,不会因为封臣们的压力或者被小人蒙骗,将自己的基本盘送出去。
至于《选候法案》和《帝国议会制度》,则可以说是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宪法也不为过。
两项法案,规定了选帝侯的人选,以及能够成为帝国议会议员的贵族条件,也分别保证了贵族们的权力。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不是他加洛林家族一个人的帝国,而是所有贵族的帝国。
两项法案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限制和保证选帝侯们的权势。
在限制选帝侯的层面,规定了选帝侯不能提名选帝侯家族成员竞选帝国皇帝。
而按照提名的条件要求,只有选帝侯和皇帝能达到提名皇位竞选人的条件。也就是说,除非哪位皇帝脑袋秀逗了,否则,选帝侯家族成员,基本上就没有当选皇帝的可能性了。
没有候选人资格,你怎么能被选上皇帝呢。
有了这个限制,保证选帝侯地位条款自然也有。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分别是,九名选帝侯中,如果有七人及以上同意,可以罢黜皇帝。另一项,则是如果新皇帝未成年,选帝侯自动成为摄政委员会成员之一。
罢黜皇帝这一条,是阿努尔夫经过漫长的沟通之后弄上去的,对此神罗皇帝卡尔是大为光火的。但是,最终在经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后,神罗皇帝卡尔还是让步了。
不过原本的半数反对,也就是五人即可罢黜皇帝,变成了七人罢黜,算是将条件设置得极为苛刻了。
毕竟,九人中五人反对还有可能是串联等等因素造成的,但都有七个选帝侯反对皇帝了,那么这个皇帝事实上也很难再当下去了。
《宗教自由法案》,规定帝国中所有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异教徒,都享用信仰自由。
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大度。法律同样规定了,不信仰罗马多神教的帝国民众,在享有信仰自由的同时,税率需要翻个几倍。
咱们神圣罗马帝国,可是文明人,从不强迫别人改教。
那是你自己愿意为了低税率改教的,和我们神圣罗马帝国官方有什么关系。
几个法案,看似是帝国的基石,但实际上争吵的时间是最短,也是最快达成共识的。
而剩下的东西,才是让整个内阁会议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原因。
由神罗皇帝卡尔提出的终身制国王,最终还是出炉了。
只不过,最后的名字,并不叫国王,而是大公。据说这个是因为阿努尔夫的强硬反对造成的,而大公的名字,是奥托提出的,但却没得到任何一个帝国大贵族的证实。
第一批的大公国名单,几乎没有出乎帝国贵族们的预料。
原西法兰克领地,分为四个大公国和一个纳瓦拉王国,从北到南分别是,瓦卢瓦大公国、波旁大公国、阿基坦大公国和巴伦西亚大公国以及纳瓦拉王国。
原神罗境内,低地地区建立了两个大公国,分别是荷兰公爵担任的尼德兰大公国和弗里西亚公爵担任的汉诺威大公国。
萨克森公爵成了布伦瑞克大公,管辖范围除了萨克森之外,多了图林根和东法兰克尼亚。
波美拉尼亚地区建立了黑森大公国,管辖三个公国,分别是上下波美拉尼亚和诺德高,大公是皇帝自己。
施瓦本公国、符腾堡公国、安斯巴赫侯国和西法兰克尼亚,则合并成了巴登大公国,大公为神罗皇帝卡尔的儿子路易王子。
勃艮第、瑞士、奥格斯堡和普罗旺斯,则组建了一个超大的勃艮第大公国,只是大公嘛,则不是奥托。
隔壁的几个意大利公国组成的米兰大公国,奥托倒成为了大公。
最后,则是波西米亚公爵升级为大公,自己的土地拆出了几个公国,基本没啥改变。
至于意大利王国和洛林公国,则相对没有任何变化,和西法兰克地区的几个公国一样,依旧直属于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