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仙侠之长生不死

第二百六十七章 纸上谈兵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嗯!”
    徐正松眼中带有莫名之色,
    “听说此两位先贤,
    乃是儒法传扬天下之时,
    齐王推荐,陛下下旨立在文庙之内的。
    之前并未有两人。”
    “哦?”
    张庆成眼中露出感兴趣的好奇之色,
    “愚弟还以为这两位是我大明之人呢,
    没想到是前朝宋。”
    话落,
    听闻此言的李丹河则也是露出一丝鄙视的神色,
    “张兄,咋们好歹也是庙前才气灌顶的秀才,
    里面供奉的先贤,你都不提前熟记一二?”
    “呵呵……”
    张庆成颇为不好意思,
    “吾大明先贤太多,再有在世儒祖齐王殿下,
    所以对于前朝之事,就没有太了解了。”
    “两位贤弟,你们说,
    这两位会不会早就已经晋升至高文位?”
    “嗯?”
    面对徐正松突兀的询问,
    两人皆是有些发懵。
    缓了缓,
    张庆成沙哑着嗓子小声道:
    “世兄,这两位先贤可是几百年前的人,
    而我记得没错的话,
    这儒道之法也就是几年前,
    才在本朝的齐王手中所传吧?”
    “呵呵……”
    徐正松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听说此法并不是齐王所撰,
    而是得他人所传……”
    “那可能性也不大吧……”
    李丹河眉头微皱轻声道。
    再怎么着,若卫夫子和王阳明真成就了至高文位,
    那此法怎么才在今世传承?
    前朝以及西明几百年的时间,
    都未曾听说呢?
    “可能是我的噫想吧……”
    徐正松随即笑笑不再说话。
    确实,此点没有任何的根据,
    全是他一人的猜想!
    主要是夫子庙前拜谒之时,
    突然看到了两人的雕像,
    此前他可清晰的记得,
    并没有!
    之后,
    他就开始询问夫子老师,
    然后得到名号,
    渐渐地,查看传记,
    最终发现两人在前朝,具有着巨大的声望和儒学名望。
    而前朝大宋历经千年时间,
    其中卫夫子更是在大宋未统一诸国之前,
    就存在了!
    后来,
    宋太祖扫平十国,
    天下重新复于一统。
    而卫夫子因此也就成了宋朝的人。
    并且在宋朝活跃多年。
    至于多少年,
    传记给了个含糊的记载,
    约莫三百年!
    当时看到此处的时候,
    徐正松就是不信。
    加上之前的战国时期,
    这恐怕活了五六百年都不止!
    随即脸上露出笑意,
    认为此不过是其弟子为了美化,
    从而添上去的。
    难不成卫夫子还是一名武道高人?
    不过后来,
    徐正松发觉文位的奥妙之后,
    对于卫夫子的真实性,
    在心中却是动摇了!
    他自己现在的寿元极限,
    是一百二十年!
    而听闻举人文位者,寿元大限更是两百年。
    那之后更高的文位呢。
    所以,
    在那之后,
    徐正松脑海中就一直有个这样的猜想。
    卫夫子和之后的王阳明,
    会不会也是儒道修炼之人?
    此种想法一诞生之后,
    就不可遏制的蔓延在徐正松的心头之上。
    因此,今日算是无聊解闷,
    所以他才会突兀的提出这个想法。
    不过两人不信也是常态。
    徐正松笑了笑,
    正待继续开口,
    不过天边传来的一阵阵轰鸣炸响,
    却是打断了他的思绪。
    “轰隆隆!”
    “咔嚓!”
    “咔咔咔……”
    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穹,
    此时瞬间风云突变,电闪雷鸣,
    天空乌云堆叠,狂风四起,
    不一会儿,
    就已有飞沙走石之像。
    “嗯?”
    徐正松眉头微皱。
    “刚刚还万里无云,
    怎么这,就……”
    一旁,张庆成面上露出一丝惊诧。
    “遭了!”
    李丹河脸色微变,
    看着变得昏暗的天空,
    口中焦急道:
    “刚刚问过老乡,距离相近的邻县还有大半天的路程,
    按照日程,今日歇息县里,
    估计明日才能抵达府城。
    现在看来,今日恐怕得露宿野外了。”
    露宿野外,
    此言一出,
    徐正松也是微微蹙眉。
    再次抬头向高空望去,
    看着雷霆在云层之中火花闪烁,
    电弧肆虐穿梭其间。
    仿佛下一刻,就是狂风暴雨袭来。
    “恐怕我们得快一点了,
    希望前方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徐正松看着苍穹上空越发狂暴的模样,
    直接沉声道:
    “使用疾行诗吧!”
    话落,
    三人对望一眼,
    随即体内才气涌动,
    然后配合着秀才文位的秘法——纸上谈兵,
    立马开始诵读诗词。
    “少年鞍马疾如飞,
    卖尽儒衣买战衣;
    老去不知筋力减,
    夜阑犹梦解重围。”
    这首诗词据说乃是齐王张起灵,
    几年前在建康所作,
    感叹年轻时的韶华不再,
    回忆起北河之时的意气风发,年轻气盛。
    于今于朝,算是一种缅怀。
    诗词名为《北河早行》,
    此诗一经做出,
    突然引起天地才气涌动,
    然后加持自身,
    能够使行动的速度加快,
    可谓是文人士子较为喜欢的一首诗词了。
    往常文人不如武者,
    连逃跑都做不到,
    但是此诗一出,
    使得文人的逃脱能力大大提升。
    后来被定为疾行诗,
    秀才文位以上,
    皆可使用才气学之,用之。
    诗词诵读完毕,
    下一刻,
    仿佛是一点引子,
    体内的才气在诗词的作用下,
    轰然化为点点白光,
    然后浸入双腿之中。
    瞬间,三人只感觉腿脚顿时变得灵活和轻便。
    轻轻一踏,
    就是数丈之远。
    “走吧,张兄,李兄,
    希望前面能够有庇护之所。”
    “嗯嗯。”
    两人颔首点头,
    随即顶着呼啸的狂风,
    快速向前掠去。
    ……
    “呜呜呜……”
    “哗哗哗……”
    “飒飒……”
    一行书生打扮的三人正在快速朝前疾驰而去。
    忽然,
    前方一处角弯地,
    一小片破落的府宅出现在三人的视线中。
    “世兄!前方有一处府宅,
    我们先去看看吧,这天,看样要不了多久,
    就要下雨了。”
    “嗯。”
    三人再次加快步伐,
    很快,
    一片很小的破落府宅,
    逐渐变成几片院落。
    徐正松几人凑近一看,
    原本应是鎏金的字体,
    此时不知是被人将金粉抠下,
    还是风沙吹袭,此时只剩下模糊的刻印。
    “灵佑寺……”
    “应当是一座寺庙。”
    三人看了看,
    随即没发现什么人之后,
    就立马走了进去。
    寻了一处还算上好的院子,
    三人就搬了进去,
    然后捡些干柴稻草,
    开始生起了火。
    冷倒是不冷,
    毕竟是仲夏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