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仙医之最强王者

第294章 各擅其长


    清晨,少华仙医馆后面院子里,宿刚、宁兵、鲁梅一招一式,认真练习仙医术。
    这三人练习吴草仙法,算是都入门了,因为史少华亲自进行了入门测试。
    结果呢,这三个徒弟的水平,差强人意,半斤八两。
    平心而论,史少华认为,这三个徒弟的水平,和他那时候相比,相差甚远。
    这是木有办法的事。
    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其实是一个定数,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后,基本上定了,这是一个人的先天,谁也改变不了。
    这样就能理解,同样的学生,坐在同样的教室,接受同样的老师传授,同样做作业,差不多努力,成绩却有天壤之别。
    有的学生,高考能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211、985收入囊中。
    有的学生,只能是一般的本科;有的呀,只能考上三本之类,还有就是只能上专科。
    有的名落孙山,楞是考不上。
    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硕士、博士,每一个层级,学生的学业水平,都是不同的。
    这里面呀,有先天禀赋的作用。
    有的人天生有艺术细胞,音体美之类的,一学就会,马上出成绩。
    吃艺术饭的,要有极其敏锐的艺术感觉,就是艺术直感,这主要来源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不行的,甭想吃上艺术饭。
    就算勉强到了艺术学校,也很难成为艺术家。
    不管你怎样努力,就是不能成为专家学者。
    所以,天道酬勤当然没有错,但光有这后天的努力,是不行的。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还需要机遇,就是运气。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就是拼爹妈什么的,这是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也是个人无法改变的。
    有人说,警察的后代是警察,盗贼的后代是盗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父母做什么的,你小时在什么环境里长大的,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
    不否认极少数人逆天改命,这是极少数,没有普遍性,只能用来励志。
    这是史少华的想法,非常强烈的想法。
    这是史少华从自己的多次经历中,得出的结论。
    所以说宣传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之类,完全是骗人的谎言。
    教师教育学生,经常用勤奋说事。
    这是很可笑的,很迂腐!
    学生只有走上社会,得到社会的鞭打,才知道光书本知识学得好,是没有多少用的。
    有的学生,数理化学得很牛,但却不会与人交流沟通,简单的家务也不会做。这样的高分低能学生,就算名牌大学毕业,有什么用?
    怎样教好学生?
    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听学生,要用不同听教学方法,才有真正的效果。
    可实际情况,不少教师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学生的差异性,搞一刀切。
    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但却因为死抓成绩好,评到高级职称,拿到高薪。
    这些教师,就是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体制原因,有领导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我们不否认,好的生源,是一个教师成功的重要条件。
    如果把一大群下三滥的学生,安排给一个专家级教师教,最后的施教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所以,只有优秀的教师,教先天禀赋好的学生,才有好的教学效果。
    史少华选拔的这三个徒弟,先天禀赋,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史少华从一百多个报名做仙医的人中选拔出来的!
    可以说优中选优,不优秀才怪。
    除了考核报名者的各项能力指数,史少华还调查了这三人在学校期间的品德表现。
    品行差的,一律下线。
    所以,成为史少华的徒弟,必须德才兼备。
    厚德载物,在史少华那里,不是一句空话。
    史少华的教授方法,可以说别树一帜。
    他对三个徒弟,采取三种不同的传授方式。
    对宿刚,史少华传授混沌门功法,因为宿刚性格刚直,头脑相对简单,修习混沌门功法,可以正其心,扶其念,使宿刚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找到自我,正确运用仙医术,为民造福。
    对宁兵,史少华根据他头脑灵活的特点,传授奇卦门功法,此功法讲究变通。宁兵灵活机动的性格特点,适合练这一套功法。
    而对鲁梅,史少华让她修练摩云门。这套功法,是九天玄女传给史少华的。史少华练得最差,因为练好这门功法,必须是女人。
    女人练习轻功,有天然的优势。
    身轻似燕,女人的体重,天生比男人轻。
    所以,不管史少华怎样努力,九天玄女说史少华的摩云门,只能练成了入门功法,后面高深的功法,史少华练成了四不象。
    史少华够努力了吧,但这有什么用呢。
    史少华无奈,恰好收到了鲁梅,这是块练摩云门的好苗子。
    于是乎,史少华把自己掌握的摩云门功法,全部传给了鲁梅。
    对这三个徒弟的功法传授,史少华没有丝毫的保守。
    他是这样想的,三个徒弟练到什么境界,只有看天意了。
    这叫尽人力而后天意。
    世上很多事情,的确是这样。
    《风筝》里的郑耀先,够努力了吧,建国前潜伏敌营十八年,经历无数的险恶事件,均被他巧妙度过。
    搞地下工作的,能够捱到建国后,本身就是奇迹。
    郑耀先在军统内部混了18年,依然生存下来,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郑耀先的原型,是无数地下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艺术形象,让读者为之沉迷,为之深思。
    在信仰在人性之间,郑耀先苦苦挣扎。
    建国后,郑耀先没有过上好日子,因为身份的特殊性,长期被劳改,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但郑耀先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一直做一个正直的人。
    这是难能可贵的。
    对待敌人,郑耀先没有留情,哪怕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军统兄弟,他也痛下杀手。
    因为信仰不同,就得生死搏杀。
    但在生死搏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人性!
    郑耀先成功地处理了信仰和人性之间的关系,老年韩冰喝下毒酒,而且当着郑耀先的面喝,这就是郑耀先处理信仰和人性的胜利。
    风筝终于战胜了影子!
    这是信仰的胜利,也是人性的胜利。
    所以,史少华看了这部谍战剧,认为这是谍战剧的天花板!
    这么说吧,剧中的郑耀先,成了史少华的偶像。
    他决心向郑耀先学习,揪出生活中的坏人!
    而且他要把仙医术传给徒弟,和他一起抓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