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第一百二十八章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136章
    所以古代的权术可不是那么过家家,也不是深宫闺怨的宅斗,它有着他自身的魅力(大家可以看大明王朝1556,虽然我也没有看过,但是听说很不错!)
    范进随着太监黄锦的带领之下,然后就到了小嘉靖的宫前。
    黄锦转过身来对着范进说到:“皇上就在里面,还请范先生自便!”然后黄锦就对着范进躬了躬腰,便是退下了!
    而在殿里面的小嘉靖听到下人传唤说是范进来了,连忙让人叫范进进来。
    而范进也是随后进入了宫殿之中,整体布局呈现的是黄色,估计是老朱家比较喜欢皇色,但是皇帝身上的皇袍就不是全是黄色了。
    皇袍的那种黄色一般都是在上朝的时候穿,还有就是皇袍有很多种并不是范进在后世之中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皇帝随身都穿着黄袍,无论是什么时候,甚至有些其他的朝代比如汉朝都穿的黄色的龙袍。
    这也体现了明清剧对民众的洗脑能力。
    但是稍微了解一下的话,就知道皇帝穿的得符合礼制,穿得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龙袍(朝服)、常服、衮服、冕服、道袍、青服、曳撒、通天冠服、燕弁冠服、皮弁服、武弁服、罩甲、盔甲。
    只不过都绣着龙才是真的。
    但是现在的小嘉靖身上穿着的就是范进看到的那种黄色的常服。
    范进走了进去,刚好就迎见了迎面走来的小嘉靖。
    范进连忙是给小嘉靖行了个礼,毕竟入乡随俗嘛,即使小嘉靖是他的徒弟也是一样的。
    而小嘉靖这边则是连忙的就将范进扶起来,然后说到:
    “老师不必如此多礼,这里没有外人!”
    范进说到:“如今皇上已经成为皇上了,礼不可废!”范进还是那样,得入乡随俗,都在采用儒家的文化,如果范进来个不遵守礼制,被宫女太监这些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且另一个重要的点在于,现在的范进身份低微,还不能将这些所谓的规矩进行超越,所以也只得入乡随俗了。
    突然就从里面走进来了一个新的人,范进一眼看过去,这不就是小范平吗?范进说怎么没看见小范平,问府中的人也不知道,原来是来找小嘉靖来了呀。
    小范平看到范进也是给范进行了一个礼,叫了范进,范进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走入了里面。
    小嘉靖看着范平和范进的互动,眼神之中显现出一种羡慕的神色,毕竟这种现在在他和范进身上基本上不可能了,而他的父亲也是和小范平一样,都过世了。
    二人自然是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不过区别在于小范平有着范进可以充当父亲的这个角色,但是小嘉靖却是不能,因为他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身份,即使刚才想要劝范进随意一些,也是遭到了他的拒绝。
    所以小嘉靖的心中也是不由得有一些黯然。然后也是带着范进和小范平进入到了屋内。
    作为一个帝王,他已经能将喜怒做到不上于颜色。
    范进一进去看到没有人,顿时就随意了起来,找了个地方也就直接坐下了,然后对着小嘉靖说到:“最近在皇宫感觉到怎么样,是不是很无聊?”
    小嘉靖一听到他的老师这样说话,一时间就知道了他老师并没有变什么,还是以前的那个范进。不过一想也是,毕竟他老师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肯定不会纠结于这些繁文缛节的。
    因为对于范进来说,外面是外面,现在里面又没有什么人,如果他真对着小嘉靖也就是他的徒弟都得卑躬屈膝的话,那么他当年忽悠兴王一家的效果在哪里?
    所以范进因为没有什么外人,也就不在乎这些了。
    小嘉靖也是靠着范进坐了下来,对着范进抱怨的说到:“堂兄他留下来的烂摊子太大了,每天事情处理不完,还有宫里面都是有些什么东西啊!”
    然后小嘉靖眉飞色舞的给范进讲到:“宫里面最先有一个专门饲养猛兽的院子,也是首辅那边让我停止的,是我堂兄以前养的。”
    “我也就远远的和范平还有陆炳一起去看了一眼,简直就是恐怖!”
    然后范平也对着范进做着一个老虎扑食的动作,毕竟当时还是给他们这群在温室里面长大的小孩有了一种很强的刺激感。
    反正小嘉靖和范平是没有见过这些,陆炳有没有见过这就不知道了。
    范进笑着看着这两个小孩,然后对他们说到:“看来你们两个还经常去宫里面探险啊!”
    小嘉靖和小范平二人羞涩的点了点头,然后范进想起了他们刚刚说的陆炳。
    陆炳可是一个有点东西的人。
    其母为小嘉靖朱厚熜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陆炳掌锦衣卫事。之后,陆炳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先后计除夏言,揭发大将军仇鸾和中官李彬的罪行,累升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不过现在,只是小嘉靖身后的跟屁虫罢了。
    至于现在范进要不要先去交好他一手,开什么玩笑?他范大官人是个什么人物?小嘉靖的老师,在小嘉靖心中神人一般的人物。
    连黄锦都想要巴结的人,而且现在的陆炳有没有以后那么显赫还不一定呢。
    他当时升官的原因一是因为母亲是小嘉靖的奶妈,自己还是小嘉靖的童年玩伴,家里从父辈都是兴王府的人,还有就是陆炳救驾有功劳。
    但是现在陆炳救驾这个事情先不说,小嘉靖的童年玩伴?他比得上范平?范平现在还和小嘉靖是同门师兄弟呢,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玩耍,这不比这个陆炳强得多。
    而且陆炳说得再好听也只是小嘉靖的家奴类的人士。
    所以让范进去交接陆炳?他只能说这叫浪费时间,不过现在的范进却是想到,遇到陆炳了留一个善缘倒也不错,不过交接他?陆炳以后估计还得看范进的脸色行事!
    现在其实倒也是没什么,因为陆炳算得上也是一个好同志,毕竟在嘉靖后期昏庸行道的时候,陆炳还是做了一些人事的,所以在范进的心中算的上是一个和黄锦一样可以深交的人。
    不过现在是养成型的人物,和小嘉靖还有小范平这些人是一样的。
    小嘉靖对范进说到:“老师,感觉首辅管的事情真的很多,一直唠唠叨叨的让我不要奢靡享受,不要擅自做不符合帝王身份的这些!还让我远离宦官!”
    范进笑了笑,对小嘉靖说到:“他这是被你堂兄整怕了!”
    殊不知杨廷和是看见小嘉靖想起了朱厚照以前,杨廷和这段时间不仅要当首辅,还要给小嘉靖讲经筵等。
    而小嘉靖的聪慧是史书有名,所以杨廷和给他讲课这些也是感觉到了小嘉靖的聪颖,但是越是这样就让他越是想到了朱厚照。
    想当年朱厚照也是一个聪颖的少年啊,杨廷和可是当年朱厚照的老师,他也是看见朱厚照从一个聪颖的少年变成了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的。
    所以小嘉靖现在的聪颖更让杨廷和担心,担心他会重蹈朱厚照的覆辙,但是他也不知道这次的奸佞是谁,毕竟上一次朱厚照的奸佞是刘瑾这个太监这个小人。
    而他自然也是想警惕一下这些宦官,首先盯上的就是黄锦,不过黄锦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也不妨碍杨廷和对他的警惕。
    谨防第二个朱厚照的出现在他们文臣圈子里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宫里面的事情他们可管不着啊,所以现在他们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目标,张太后。
    众臣们认为,张太后是见证了朱厚照的由好变坏的,而且张太后也是朱厚熜名义上的生母,而不是蒋太后了,
    蒋太后现在算是小嘉靖在兴王时期的母亲了。
    而且蒋太后一个武将的女儿,他们不是太看得起。所以对于臣子们来说,张太后无疑是那个监督朱厚熜的最好的选择,但是皇帝怎么能让人监督呢?
    虽然现在小嘉靖的权利还不是太稳定需要杨廷和和张太后的支持,但是后面你看看小嘉靖会怎么样。
    所以现在对小嘉靖的管教,只能说有利于怒气的积累,毕竟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小孩子,你还喜欢教他做事,然后让他认他堂兄朱厚照当父亲,虽然是没有成功,但是事情可远远没有结束。
    还有就是兴王的地位问题,还有谁是小嘉靖宗法意义上真正的父亲的问题。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只是一个名头上的称谓,还是一个虚名自然不是太重要,认个爹就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估计一群人抢着认,而且宗法在现代好像也没有太重要了,当然有一些地区除外。
    但是中国人传统的认祖归宗的思想可是一直存在的。古代对宗法的重视可是远远强于我们现在,还有就是名义的问题。
    而且在大礼仪之争的背后,隐藏的是新老势力的交锋,毕竟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朱厚照的旧臣和嘉靖代表的新势力可是有着权利的争端。
    就算你杨廷和等人做得再好,一,你不听朕的话啊,朕要的是听话的臣子,不是守礼的臣子,当然,到了杨廷和这种层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毕竟他也不想被钉在耻辱柱上。
    第二,则是投靠嘉靖这边的新势力也需要升迁的道路啊,而杨廷和他们这一群旧臣,无疑算得上是挡路的人。
    从现在小嘉靖都已经对杨廷和表现出不满来看,杨廷和被卸磨杀驴是早晚的事情,只待时机成熟了,毕竟现在两方的矛盾可是越来越大,待到火药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大礼仪事件就成为了导火索。
    在杨廷和等人看来,皇帝再怎么样也是应该守礼的,而且还是为了他的学生朱厚照有没有后人这一件事情,还有他作为文官之首的气节,即使他知道他这样会激怒嘉靖,但是他也要勇往直前,不能对皇帝后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大明现在的文官之首,他得配得上他的位置,他读的这么多年的书也是教他必须如此行事,年少中举的他当然是梦想尤在。
    至少比汤奉现在好很多。
    我们现在都能发现,基本上来说,历史上有名的诗人都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要么像什么李白只是被皇帝当成一个写诗的,要么是杜甫这种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要么就是陶渊明这种嫌弃官太小的。
    你找陶渊明出山说要让他当宰相,你看他会不会隐居田园种地写诗。
    还有就是朝廷中人可能要更加繁忙一些,哪能像这群诗人一样整天游山玩水,而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也不是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毕竟都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官了。
    人们更喜欢比自己惨的,你当个大官写一些诗如果我夸你肯定有拍马屁的嫌疑,而且你的诗还是出来炫耀的,哪能得到我们这些苦逼的青睐。
    就比如范进这种他们就很欣赏,虽然被多次征辟,但是他就是不去啊!而且还归隐了!
    当然这只是基本上,也有一些比较有才学而且官位比较高的人就比如说虞世南。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虞世南一生极为坎坷,先是在南朝陈任职,后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长安,“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
    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虞世南被挟持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此后他一直辅佐唐太宗,逐渐位高爵显,死后“敕图其形于凌烟阁。
    而就是他当时投靠唐太宗的时候,被人嘲讽,毕竟我吕布都被说三姓家奴,你凭什么不是,然后就写了这首托物言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