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开局获得上班打卡系统

第120章 激烈争吵 毫无意义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顺势对秦家和秦书语作出评价,陈默对政斗极其不感兴趣。
    反倒是邹杨弄清秦家近况后,忍不住抬起头看向他道:“但陈大人,秦家如今和我们距离那么近,会不会日后有什么隐患?”
    陈默摇摇头,轻描淡写回答:“没事,秦家再热闹,它也是无根水,之所以朝廷管不了,无非是庙堂中仍然有部分是东林党旧部。
    里应外合,秦家自然如鱼得水。”
    “而我要是对付它,直接派兵过去镇压就行了。”
    “不过眼下没有必要对它动手。”
    “毕竟有那么个贸易重镇在,我们也能定期获取到大量物资。
    既然有利益,为什么还要浪费心思去消灭它呢?”
    “嗯,如果能用他们对大同城进行补充,再用来对抗草原军,那算下来也确实是件好事。”
    觉得陈默说的有几分道理,邹杨暗暗点头。
    紧接冷不丁意识到什么。
    于是抬头看向陈默下巴道:“不过陈大人,我发现你出去一趟,回来后变得那么客气?难道是外面遇到了好看的女子,春心荡漾了?”
    “别提了,比起那堆女人,我现在觉得你顺眼多了。”
    瞬间想起空新云和秦书语这两个烦人到极致的女人,陈默将放到邹杨肩膀上的手拿下来后,忍不住向她提醒道:“我希望你不要和她们变得一样,否则天天一堆苍蝇在耳边乱转,烦都烦死了。。”
    “好,我努力。”
    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要求别变得像女人,邹杨笑着叉腰。
    与此同时。
    就在他俩遛弯打趣之际。
    随着一辆又一辆马车开进大同城中。
    原本正呆在城中无所事事的百姓们顿时兴奋起来!
    大约几天前。
    他们就知道陈默远走毛家皂镇为他们去置办家当去了。
    但当时人们不知道陈默到底能带回来些什么。
    所以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忐忑。
    可是就在刚刚。
    在看到足足三四十车物资被运进大同城中!
    全城的百姓和士兵都陷入了疯狂之中!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帮助车夫将东西从车上卸下。
    每个人疯狂享受那种开盲盒的快感!
    “我的天,是瓷碗!我以后再也不用拿头盔吃饭了!太好了。”
    “棉衣,我看到棉衣了,今年冬天不用挨冻了!”
    “你们看,有排骨,这边还有调料!咱家大人这是去采买还是去进货了?太恐怖了吧。”
    异常开心地把东西都放置在居民区和帐篷区的空地中。
    像碗筷直接就让百姓和士兵们自己领走。
    其他东西能保存则先放到外面盖上麻布保存。
    反正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
    有些东西放外面暂时也放不坏。
    至于实在没法保存。
    像某些细菜和极其容易发生丢失的猪肉。
    庖厨们干脆将它们全部带走。
    准备晚上直接来个一锅烩。
    彻底将风险消灭干净!
    “唉,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住了两天客栈,还是自己的帐篷最舒服。”
    躺在自己缴获来的那张大软床上。
    陈默今天是系统强制休息日,不用再去打卡下班。
    再加上前前后后忙碌了三天两夜以及舟车劳顿。
    现如今他已经是极度的疲惫。
    所以在让人拿来他特地在毛家皂镇买的大木桶后。
    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后。
    连晚饭都不打算吃。
    正准备换好睡衣就躺被窝里睡觉时。
    “陈大人,这次带来的物品数量太多,恐怕今天晚上难以全部清点完……诶,你这么早就要休息吗?”
    错愕地盯着已经钻进被窝的陈默,邹杨好奇询问。
    陈默也不管她有多惊讶。
    好不容易爬进被子里后,最终只露出来一个脑袋道:“数不过来就先别数了,东西又都丢不了,回头慢慢清点就是。
    另外把所有东西都做好防水处理。
    同时让百姓和士兵抓紧时间吃好喝好。
    我回来,他们的好日子也算彻底到头了。”
    “好吧。”
    悻悻地撇撇嘴,邹杨说罢就要转身出去。
    结果刚走没两步。
    耳朵就听到陈默朝她提醒说:“对了,我这次去镇子给你买回来了个大木桶,以后你就能在城里洗澡,不用再去外面小河里冒险。”
    “好,那就多谢陈大人。”
    象征性客气一句,邹杨对这些事情到不是很在意。
    不过有木桶总比之前没有。
    因此稍微谢过陈默后,邹杨把帐篷关好。
    确保不会吵到里面陈默睡觉休息后。
    自己则和百姓还有士兵们抓紧时间吃饭。
    准备等吃饱饭后,争取能在今天晚上把物资都清点出来。
    这样明天早晨陈默醒来后,他就能及时看到第一手物资报告!
    与此同时
    和正忙于开盲盒跟清点物资的大同城不同。
    盛京,大政殿中。
    满朝文武此刻正就鳌拜迟迟没能攻破大同城这件事吵的是不可开交!
    按理说。
    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
    就算没攻下大同。
    只要没全军覆没,问题就不算有多严重。
    且鳌拜的对手陈默刚杀了个多尔衮。
    正是起势的时候!
    鳌拜接二连三受挫,也算情理之中。
    但坏就坏在鳌拜那边攻不下大同,山海关这边情况也不乐观!
    祖大寿自从诈降返回锦州后就像块茅房里的石头。
    无论皇太极怎么写信劝降。
    这哥们死活就是不停!
    而祖大寿不降,锦州城就是块极其硌牙的铁板。
    无论谁带兵去攻,都无法彻底突破明军的关宁锦防线。
    眼瞅局势近乎僵持下来。
    朝中几位大臣自然就开始斥责起鳌拜入雁门关数月,却连半点功绩都没捞着。
    刚开始,皇太极肯定是力挺鳌拜。
    但久而久之。
    他信任鳌拜,却架不住满朝文武在他耳边嚼舌根啊!
    于是乎迫于压力。
    他选择将鳌拜从雁门关紧急召回。
    并在大政殿召开文武百官听证会。
    准备好好就鳌拜的问题商量出个结果。
    不料当鳌拜回到盛京后。
    先前语调一致的文武官员又再度临阵倒戈起来。
    一部分认为鳌拜屡次攻城不利,还肆意糟蹋皇帝直隶的镶黄旗兵马。
    必须要对他进行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