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开局获得上班打卡系统

第78章 疯狂种粮 未雨绸缪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比预想中成熟要早很多啊。”
    站在已经秧苗林立的城东耕田,陈默意外归意外。
    但仔细想想。
    土豆、玉米、红薯三种农作物生长周期本来就短。
    再加上入秋后。
    大同温和的天气以及农夫们精心的培养。
    它们比预期成熟时间要短,也实属情理之中。
    不过随着土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大面积丰收。
    又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再度摆到陈默面前。
    那就是粮食丰收了!
    可眼下他没人能去收粮!
    全城所有百姓都被他安排去清理废墟,铺设水泥路。
    耕田这边除开十几个农工之外。
    连半个能扛粮食的壮丁都没有。
    无奈之下。
    陈默只得从军队中抽出长枪连和短兵连帮助农工们去收割粮食。
    且由于需要时间将原本耕田中的土豆跟红薯全部挖掘出来。
    也导致陈默本来想今天扩建耕田的想法彻底泡了稀汤。
    只能静静等士兵和农夫们把粮食全都从地里刨干净后。
    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恭喜宿主成功打卡下班。”
    “工作时间:八小时。”
    “工作内容:修建四条水泥路(2\/5),铺设一条直通河流的水管(2\/5),收割土豆(1\/2),收割玉米(1\/2),收割红薯(1\/2)。”
    “工作评分:12分。”
    “发放薪酬:(JYb)。”
    “发放奖励:十七世纪末自流平复合砂浆水泥2000斤,十七世纪末四角水龙头阀门20个、十七世纪末硬化钢低孔排水管20条。
    土豆五百斤、玉米五百斤。”
    把水泥和兑换出来的粮食分别交给工匠和庖厨,陈默虽然积极想要解决大同城劳动力缺失的危机。
    但一顿忙活过后。
    危机不仅没解除,反倒有两个连的士兵也被迫加入到基建队伍之中。
    唯一的好消息。
    就是水泥路修建还算顺利。
    因此接下来几日。
    陈默把主要精力都放到道路修建上面。
    不仅发动全城百姓帮忙清废铺路。
    连带骑兵连也投入到大同城道路建设之中。
    而在这样资源无比倾斜的努力下。
    很快。
    大同城内就被开拓出四条从中央帐篷区通向东南西北四座城门的水泥路。
    当四条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毕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百姓们可以利用水泥路将大量废墟残瓦从各个方向运出城去。
    恰巧这时。
    耕田内的农工们也成功将耕田内的土豆和玉米全部挖掘完毕。
    陈默刚好能让农工跟士兵在城东再开辟出两块新耕地。
    彻底将大同城西北、东北两块被十字水泥路分割出来的区域空间压缩到了极致。
    整整七块耕田占满半座大同城。
    然后再往里面种上全新的玉米种子和土豆种子。
    至于为什么有新耕地后不种小麦?
    很简单!
    这俩成熟期太快了!
    从播种到收获前后仅仅相隔了四十多天。
    反观同期稍晚播种的红薯、白菜、南瓜等农作物至今连个秧苗都没看到!
    再加上考虑到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入冬。
    如果播种小麦或是水稻。
    很可能还没来得及长起来,就被北方寒冷的冬天活活冻死地中。
    若是那样。
    倒不如趁还有点秋天的尾巴,再抓紧时间收割一波土豆和玉米。
    这样哪怕入冬后无法利用耕种来获取粮食。
    大同城也能靠两次收获的土豆和玉米,再加上入秋前抢收的红薯、白菜、南瓜等农作物。
    撑到大地重新解冻复苏的那一刻!
    “大人!不好了!收获的粮食太多,都快把帐篷区给撑破了!”
    恍惚间,张虎心急如焚来到城东耕田。
    陈默听闻,连忙随他回到帐篷区。
    结果刚回来就发现。
    由于收获时没时间对粮食进行有效规划。
    导致百姓们挖掘完土豆和玉米后,就把它们随手搁置到帐篷区中。
    本来这么做倒也没什么。
    毕竟大同城内如今人那么多。
    每天吃饭消耗都是笔天文数字。
    往往百姓们今天刚挖出来许多土豆、玉米、红薯,晚上就被百姓和士兵们吃光了。
    所以他们放置明面,主要为拿取时方便。
    可坏就坏在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实在是太恐怖了!
    恐怖到百姓和士兵们每天吃的,连它每日生产出来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
    而当消耗远远比不上供需时。
    通货紧缩就自然孕育而生!
    针对这种情况。
    陈默也没有太过着急。
    随便从负责清理废墟的队伍里抽出几百个人。
    再找几个精通建筑的工匠。
    让他们在帐篷区靠东方向建造几个地窖。
    富裕出来的粮食有地方存放。
    这危机不就自然而然解除了吗?
    且临近入冬。
    像土豆、玉米、红薯这些耐寒作物还算乐观。
    南瓜、白菜一旦遭遇低温,必然会被冻坏冻伤。
    所以有地窖来保护它们。
    绝对比放到外面自生自灭要强上太多。
    “不错,虽然开始局面有点小崩,但结局是好的,其它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拿起最近几天用来记录各项数据的小木板,陈默回顾大同城最近七日的基建工作。
    总体来讲除开第一天因为土豆和玉米早熟和今天粮食堆积成灾以外。
    其它时候基本都是按照预想路线正常发展。
    四条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毕。
    直通城东外小河的水管也都已经成功接通并顺利通流。
    新耕地也都开垦出来并且播种上新种子。
    被十字水泥路分割出来的东南、西南两块居民区虽然还有大片废墟没清理干净。
    不过相比于前面几件事它没有那么焦急。
    陈默可以让百姓们慢慢去弄。
    入冬前能大概清理出来就算完工。
    而在最重要的粮食方面。
    据张虎不完全统计。
    目前帐篷区堆积有土豆斤、玉米2800斤。
    这个数量。
    如果大同城能保持低消耗和现有人口不再增加的话。
    再加上从商店里购买。
    撑过冬天,应该问题不大。
    因为城内耕田还能再被收割一次。
    且第二次收割。
    南瓜、白菜也将迎来它们的收割期。
    再加上第二轮土豆、玉米、红薯继续丰收。
    大同城内的粮食储备将能彻底支撑现有人口渡过无法耕种的严冬。
    不过要是想要扩充人口,并且大肆扩军。
    那这点存粮怕是就不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