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我爹穿越大明啃老

第四百八十五章 后悔至极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朱元璋此时看了一下群臣问道,“你们有什么人可以负责此事?”
    这时,群臣互相看了一下,都没出声。
    他们全有相同的担心。
    没胆子做啊。
    要去执行这个计划,绝对会冒犯到宗室子弟。
    朱元璋此时蹙着眉。
    这群人,确实是没什么用处。
    刚刚都一直夸赞,但真要开始实施时,却没有人出声了!
    此时朱波就显得更难能可贵了。
    朱波说出这个计划时,并没思考过会自己将会如何。
    他可没顾及自己的性命,确实是在为大明着想。
    与朱波相比,面前的这些大臣,非但没有本事,更加是没有品行!
    真是令朱元璋十分感叹。
    幸好此时。
    仲弘义开口道,“陛下,此事微臣可以去做。”
    “嗯?”
    朱元璋看着他,很高兴的颔首。
    仲弘义一直就不喜欢拍马屁,何况,此时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同意职掌这事,只可以证明,他确实被朱波完全的征服。
    朱元璋非常高兴的说:“行,这事交由你去做。”
    “陛下,此事微臣也可以做!”
    此时,也有人主动请缨。
    大家立马去看,说话的人是在礼部担任左侍郎的道同。
    大家立马明白了。
    道同之前原本也是受到朱波大恩,此时他绝对是拥护的,相当于是想回报朱波的大恩。
    “行,此事交由你们去做!”
    朱元璋相当宽慰。
    朱波确实有相当好的眼光。
    随手救的人都了解要报恩,确实很好。
    “尔等确实是当朝大臣的楷模,传朕旨意,在仲弘义以及道同的故土为他们建立一块功德牌,嘉奖他们的爱国心!”
    朱元璋立马下令。
    “遵命!”
    李善长立马回应道。
    听见后的群臣全都十分艳羡。
    竟然是建立功德牌。
    这可是作为嘉奖一人的最高级别待遇了。
    并且在他们的故土,若是建立好后,他们的名望,马上会被县志记载,名垂青史。
    即使往后致仕,都是当地拥有很高发言权的人。
    连同后子孙的名望也会很不凡,绝对是当地名门望族的存在。
    如此绝对称得上是荣归故里!
    礼部尚书听见后,无比的嫉妒,脸都变绿了。
    可是艳羡归艳羡,这样的事他并没胆子去做。
    可是……此时,向来在一旁不出声的朱棣,忽然站上前环视着群臣,说道,“我代表我这一系,绝对拥护此策,只要是宗室子弟违背了此策者,完全是在跟我唱反调!”
    轰。
    说完,整个朝堂震动。
    他的话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
    要了解,朱棣原本将于今年,到北平任藩王,因此,遭受此策影响最严重的人绝对是他。
    之前大家还觉得,他肯定会持保留意见。
    虽然他与朱波之间的交情很好……
    可是,危害到了自己的好处,绝对是更重要的。
    可是他却是这样的反应?
    并且,他可是位手握兵权的藩王,权力十分的大。
    大家为何不同意做这件事,很多是因为害怕会冒犯到他。
    可此时……
    他竟然积极支持这事,并且说十分拥护?
    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大家全都很惊讶。
    此时,一旁的朱榈同样是很平静的说道。
    “我这一系,一样拥护这事!”
    此时,全部的大臣,全呆若木鸡了。
    朱棣才表示拥护,竟然朱桐也说自己拥护?
    此时,大家全都很震惊。
    他们都是此时全部藩王里面,权势最高,拥有最多兵力的人。
    他们都说了拥护,此策打算推行所遭遇到的阻力肯定会减少许多。
    此时,朱元璋看到后,很宽慰的颔首说道,“很好,你们可以如此识大体,为父甚感宽慰,若是,尔等可以在未来即将进行的大战里,获取卓绝战功,我保证你们的后代依然可以承袭到王位,永世可享,用不着受到降爵的影响。”
    “儿臣十分感激!”
    朱棣立马一脸厉色道,“儿臣绝对不会让父皇感到失望!”
    “很不错。”
    朱元璋笑嘻嘻的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此时,你们就去安排吧,明年即将诛讨察合台,好好努力!”
    “遵命!”
    他们立马回应道。
    此时,礼部尚书听到后简直目瞪口呆。
    狗日的,这样也可以吗?
    要了解,这个制度中最难执行之处,正是因为朱棣这样的拥有实权的藩王。
    但是此时……
    他们二人居然完全不阻止?其他的藩王更加不敢有另外的看法?肯定是遵命。
    如此一来,这件事执行起来可就没什么难度了。
    此时,礼部尚书实在是懊悔极了。
    如此的话……这件事可就很容易了。
    狗日的,为何刚才没说呢!
    如果刚才说了,我绝对立马同意。
    此时,礼部尚书的脸已经有点发绿。
    尤其是想起此事办好以后的名声……俨然是懊悔到想吐血。
    但他现在再说就真是太难为情了。
    他也只好暗暗懊悔。
    此时,有一样念头的大臣并不少。
    他们全都非常艳羡的看了一下道同他们。
    谁可以预料到,他们竟然立马把危机变成了好处。
    此时,朱棣再次看了一下朱波,认真的说:“这事既然镇国公都赞成,绝对是对国家百利而无一害的,儿臣理所当然理当遵从!”
    说完,许多大臣立马有点明白了。
    怪不得……
    其实是由于朱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