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第275章 船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此时已经是农历十月份,北方气温开始下降,待到下雪上冻了,这北运河上就暂停行船了。
    运河两岸的杨柳早就没有了绿色,田里都是刚透头儿的麦子,老远望去,还是土坷垃一片。
    进到船仓,沈笑就见朱掌柜和顾道长捧着热茶在谈话。
    她们三个,也上去讨一杯热茶来喝。
    朱掌柜笑道:“咱们时下去南边,一路上天寒地冻,没有甚风景。
    要是三四月份在运河上行走,那景色就美了。
    特别到了南方以后,两岸更显热闹。”
    “朱掌柜,那天津据说也很热闹,我们大概行船几天可到?”沈笑捧着热茶问道。
    “北运河由北向南流,我们是顺水行舟,最多三天可到。”朱老板每个月都要向天津跑几趟。
    两三天后,沈笑终于看到了天津城。
    也在船上,扫见了远处纤夫在拉漕船。
    从南往北走,是逆流而上,很多船吃水深的货船,不得不靠纤夫,才能使船行进快一点。
    沈笑从窗口,似乎看到一个赤身的女纤夫,待要往前细看时,沈曜关上了窗户。
    “七两,东西都收好了吧,我们快到码头了。”
    “都收好了。”沈笑只能打住好奇心,不去开窗户。
    不一刻,顾道长就带着程怀谦,敲门道:“准备下船了。”
    天津这里是因为几千年的泥沙冲击,才逐渐形成了陆地。
    此城坐落在三岔河口,这河分别是子牙河,大清河以及永定河。
    这三条河汇聚流出之后,与南北运河交汇于海河后,从出海口直奔渤海而去。
    天津城城墙包砖,周长九里有余,墙高三丈五尺,一头宽一头窄,被称为算盘城。
    沈笑一行,准备下船后由北码头进城。
    她听到不远处有纤夫喊号子的声音,打算再看一下时,被程怀谦拦住了,“纤夫都一样。”
    沈笑不置可否,心里明白,纤夫们因为拉纤,怕磨坏了衣裳,就常年赤身裸体。
    以往到通州码头时,二哥因她是女孩子,就会绕路,远远的避开他们。
    她不打算挑战世俗,乖乖的跟着大家下船了。
    他们行李不多,就一个箱笼,已经交代给船上的管事,请他一起送上前来接应的马车。
    下了码头,在马车上望着一片林立的店铺,沈笑从路上熙攘的人群判断,这里决不亚于通州的繁华。
    城外和城中门市很多,各坊不仅住着天津卫的军户,还有许多南来北往的商旅在此汇集。
    朱老板把他们安排到二道街的一处宅院后,就去联系他们这次要乘座的海船了。
    “七两,朱老板说,我们怕是要明天才走,要不要去街上看看。”程怀谦提议道。
    沈笑道:“看看不买,没有意思。”
    “你还打算买些东西到南方去卖吗?”顾道长笑道。
    “没有。”沈笑有自知之明,这城里城外南北货物齐全,很多都是走大货量的,她买的东西不多话,很难拿到低价。
    顾道长直接下决定,“走吧,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再四处看看去。
    离这边不远的十字街,有一家俵物店。
    里面卖很多倭国出的扇子和刀具。”
    沈笑不太感兴趣,倒是程怀谦和念哥儿,一听到有倭刀卖,很想看看去。
    不过,他们还没有出房门,这院里的老仆就来禀报,已经做好了饭食,请他们到饭厅用饭。
    盛情难却之下,他们就在这里吃了一顿不中不午的午饭。
    然后出门逛街去了,街道么,基本没有直行的,弯曲的挺有意境。
    沈笑三个,包括程怀谦自己,都没有逛过这里。
    他们三个跟着顾道长走动,不知不觉间,竟是到了东顺门大街文庙附近。
    在庙前街道上买了点炒栗子,沈笑道:“三哥,进去拜拜吗?”
    “去看看。”沈曜做为读书人,是要进去看看的。
    顾道长却是指向不远处的茶楼道,“我去听会儿评书。
    你们出来后,直接来找我就行。”
    三人齐齐点头,看着顾道长进了茶楼,才向前面的牌坊走去。
    进了这座占地极广的大门,三人绕过照璧,过了拌池后不久,经过棂星门,转到了大成殿。
    殿内除了孔孟先贤的塑像外,还供奉着十哲像。
    此时刚刚过了午时不久,殿内不过有三两人在游玩。
    沈笑和程怀谦跟着沈曜拜过先贤之后,正准备离开,迎面就见陆继晅走来。
    她和程怀谦相视一眼,不知道是否要打招呼时,沈曜已经和陆公子相互见礼。
    他们在沈志成亲时,同坐一桌,自然是认识的。
    好在只是寻常偶遇,双方打过招呼后就各自告辞。
    出了文庙大门,沈曜道:“你们两个,刚刚怎么好像有意避着陆公子?”
    沈笑沉吟片刻,道:“三哥,我们回去再说。”
    程怀谦看看左右,路上行人已经少了,这会儿应该很多人去吃午食了,他道:“先找舅公吧。”
    沈曜更加确信,这里头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他们几步来到茶馆里,小二热情的招待。
    沈笑扫视一圈儿,舅公没有在一楼,她不由看向二楼的包厢。
    就见顾道长已经看到他们,正招手让几人上去。
    包厢挺不小,三人刚一落座,就有小二送上了茶点。
    而一楼大厅,台上的说书先生,正在讲西天取经的故事。
    沈笑就奇怪,舅公听的津津有味的。
    她倒是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只坐在一旁吃栗子。
    沈曜再次问她时,沈笑道:“他是原来的陆侍郎之子。”
    “你的便宜舅舅。”沈曜说完,就有些后悔了,他连忙道:“以后也不会遇到,只当不知吧。”
    可惜的是,人生处处何相逢,他们不过在俵物店看了倭刀,就碰上了陆公子。
    这次他主动上前,道:“真是有缘。
    这家的倭刀不错,你们相中了,我找掌柜的优惠。”
    沈曜拒绝道:“我们只是来看看,倭刀也就是看个稀罕而已。”
    沈笑瞄了瞄那把掌柜要价十几两的倭刀,是很薄很利,可惜一遇重力,这刀会被斩断的。
    这刀,据说是因为原料不足,钢质不好,才会打制的又细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