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新的一周了,先求一求推荐票,然后再求一求订阅,这章又破了俺单章字数记录了,而且内容量还很大,嘎嘎怎么能不支持一下呢?)
当袁绍决定全军开拔、正式撤离邺城的时候,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一些中低将领们,也都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更别说一直都被各种调度搞得心烦其实真正原因始终都被蒙在鼓里的那些普通士兵们,他们更是在一瞬间全都炸开了锅。
“什么,离开邺城,那二娃子(在北随文丑军)、三娃子(在东随高干军)他们怎么办?”
“主公是不是怕了,咱们不怕,咱们一定要留下来,一定要等到前方那些兄弟们回来!”
“对,咱们不怕,咱们不走了……”
到这个时候,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未经一战而主动撤退,这分明就是示弱的举动,哪怕敌人的确强大,但士气经此也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正是因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所以袁绍才会一直做着筹备,务必以尽量平稳的方式过度过去,但现在显然没办法了,他从心底里也认可田丰建议的,先确保自己和几个儿子安全离开邺城再说,说到底他也的确是怕了那吕布与曹操的联合。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袁军的士气经此虽然受到了重大打击,但在这种情况下,愿意主动跟着袁绍一起离开邺城的人还是不多,主要是不管是文丑领的那六万大军,还是高干那五万大军,他们中有许多人都与留守在邺城的这些士兵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或者是亲人、或者是亲戚、或者只是兄弟伙伴,但无疑不管怎么样的关系,从血缘亲疏上来讲,都有绝对的理由祈祷着他们的平安归来,甚至干脆就在邺城一直留守着。一定要等到亲眼看着他们平安归来的那一天,虽然或许他们心里也应该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多了。
对比下来还真是显得讽刺,这些士兵们没有多少文化,尚且都割舍不下与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战友,袁绍作为四世三公之家出身的贵公子,却能够在关键时刻舍弃自己的亲侄子。
虽然他这样的确显得理智、顾全大局,但显然经此一次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再次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前一次这样的时候,还是在当初袁韩围攻公孙瓒、吕布突入河北进而兵围邺城,在面对吕布这个大仇人时候袁绍的拙劣表现,令许多看在眼中的中低将领都深感失望。
不过此时的袁绍也顾及不到这么多了,所以遵照他命令下来的各级将领们就算自己心里也未必赞同这样的做法,但还是强制压下了士兵们的愤懑不满的情绪。着令立刻收拾整顿好,即刻就要撤离。
在两种情绪的冲突下,双方当然不免要有一些摩擦,刚开始彼此都还足够克制,主要是这些士兵们大多都是面临着自己直管的将领,心理本能上就会有些弱势;而得到了袁绍命令的将领们也知道见好就收,只要这些普通士兵闹得不是太过分。最终还是会遵命行事就行了。
可是谁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刻,或许只是从几个类似于将领推搡普通士兵,或者只是普通士兵推搡将领这样的小细节开始,本来被压制在一定限度内的混乱,终于如同被引爆了内核的火山剧烈猛烈而强烈的迸发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是有能够镇得住场面的人站出来,比如更有威望的将领,或许情况会好转,至少也不至于更加恶化;可惜没有。
一边兵一边将。双方从最初只是一些言语的剑锋,到后面成了彼此肢体的接触,刚开始也只是一些推搡的小动作,但最后动作却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不管内心是怀着什么样的情绪,只是天生纯粹比较好热闹想要闹得更大一点(这叫纯粹只是好热闹?)也好,还是一些有心之人想要推波助澜也好。又或者只是无心的比如说站在前排却被后面的人推搡向前去,直接就撞到了对面的人,继而引发了冲突,各种各样的矛盾在此时此刻同一场合上演。共同凑成了这样杂乱嘈杂无比的场面。
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出现的最是普遍了,平常要是这样撞到人,还能解释一句是为无心,可这时候恐怕再怎么带着笑容诚心的笑容也只会被认为是得了便宜卖乖,不开口还好,要一开口多说多错,哪里能够讨得好去?
这时候一边是觉得对方欺上门来自己非得要也让他好瞧不可,另一边则是觉得自己明明没有做却冤枉自己摆明了不想要好好谈,那自己也不需要客气了,抱着这样心理的两方人自然就成了水火不容之势,互相望着对方的眼神里恐怕都要直接喷出火来,而在分成两派泾渭分明的队伍中,这样对峙的情形很普遍。
说是兵对将,不过将领数目到底是不如普通士兵的,所以实际上应该是将领领着一些站在他们这一边的士兵、对着其他的将士。
那些普通士兵们觉得不平、愤怒,但那些下来宣布命令的将领们心中也不舒服,毕竟他们也不过就是听命行事而已,结果出了什么事请首先遭罪的就是他们,还可能两边不讨好,谁又能够理解他们一下?
彼此都想要对方的理解,却都没想过要理解对方,这种沟通方式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加上在一开始就没有有效的压制,也没有合理的引导,接下来从小摩擦变成大纠纷,再变成骚乱混乱甚至是大动乱,也就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这些混乱传到了袁绍那边的时候,袁绍这时候人却已经准备妥当将要出府了。
此行除了他本人,还有他四个儿子,几位夫人以及一些侍奉的人,当然还有一大队被赋予保护他们周全重任的护卫,不过为了避免目标太大太过引人注目,这些护卫也是经过精心选拔出来的,实际上光光是袁绍手下拿得出手的武将,就有十数个,都是说得上名字最次也有着二流武将实力的人。比如马延、郭援还有淳于琼等人都在其中,当然袁绍手下一向是以兵多将广而闻名,虽然除了文丑一人,就没有能够登上大汉武将排行榜的超一流一流武将,而今文丑也已经死了,可以说是,这都会是一个好机会,毕竟仓促启程,首先那些袁军将士就不好交代,陈南他们也相信在军中的细作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一定会趁机让军中的不满之风愈刮愈烈,同时煽动、造谣、作乱这些必要的手段都不会少,一定会让袁绍纷乱繁忙起来,忙中就容易出错,同时这时候邺城的防护力量虽然看似会更森严。但另一方面因为军队的混乱,那些将士们恐怕都无心巡逻卫护,对于他们的潜入很有利,而这时候他们如果趁机蹿入袁绍在邺城的府中,想要一举将大汉左将军拿下似乎也不难。
陈南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也是因为他们都乐观地想到了这么远去,至于更深层却谁也没有去多想。未必是想不到,而是被急于立功的心情破坏了,而且也不只是陈南一个人对赵云感觉不舒服,如果能够借此机会立下功劳到时候等于正面狠狠打他的脸,这种事情他们都乐于去做。
最终行动自然是毫无疑问确定下来了,于是陈南他们接下来最主要就是等待今早才刚刚换入城中的那些人的响应。让他们进去一来就是为了查看一下时机是否真正成熟了——他们虽然立功心切但头脑还没有完全昏掉;另一方面自然是准备让他们作为内应,就连到时候的联系方式都准备好了,很简单,直接就是打开城门,迎他们进入。
在他们看来,不管是放火、还是摇旗之类的联系方式都有些容易引人注意,而他们要做的是不声不响的进入其中。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由内应想办法骗开城门,他们再进去然后马上关上城门,尽量不让别人发现城中突然多了一些人,而后他们再在城中浑水摸鱼去往袁绍住处,何况反正都是要打开城门,两相结合,足够了。
当然时间要在晚间,毕竟白天城门自然就是打开着地。而且城门的守卫会相对森严一些,反倒是到了晚上的时候,虽然城上守卫还是那么些人,可夜色本就有天然的掩饰作用,加上大部分人到了这个时间都会有困倦疲惫之感,即便是有轮值,也难以避免。这时候的守卫其实已经是有所削弱地。
这个晚上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陈南等人自然也是早早休息好,为晚上的行动养精蓄锐,等到天色渐渐暗下来。想到他们即将去做的事情,即便是身经百战的他们也不禁感觉心情有些紧张和莫可名状的激动。
“来了、来了……”当天色终于完全暗下来,那邺城北城门也已经关闭有一段时间了,陈南等人从刚开始的不耐烦到之后的忐忑不安到现在都快要麻木不仁了,终于才有消息传过来。
互相对视一眼之后,几个军侯立刻下达了军令,虽说吕布派给先锋军的军令是行动都听从赵云的指挥,但那些普通士兵直接就是听从他们这几个军侯的命令,才不会管什么赵云不赵云的呢,所以他们的命令直接就被完好的贯彻执行了。
除了进入城中潜伏起来的百余人,在城外千余轻骑静悄悄地自北城墙边沿梭行过去,待到了城门口处,正好便见到那刚刚还紧闭着的城门此时已经又打开了,不过并不是完全敞开,而是只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同一时间就只能容纳一人一骑进入,这当然也是担心开得太大更容易引起怀疑,虽然这样必然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小心点掩饰得好的话,还是没问题地。
既然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们倒也不在乎这点时间,一个跟着一个驱马行了进去,当然进入之后仍然是先沿着城墙内的边沿地带,以防不小心被城头上的将士们发现。
“咦,里面怎么没有人,不是该有人在这儿接应的么?”
进入之后发现里面是一片空旷,一个人影都见不着,陈南不禁有些奇怪,按理说内应这个时候应该是在这儿等着他们,就不说之后还要为他们带路,去往袁绍的住处,就说刚刚才开了城门,没有道理招呼都不打一个就不见了踪影啊。
不过这时候陈南脑海更多还是被终于顺利进城的喜悦充斥着,虽然觉得奇怪,却也没有太多其他的想法。
“也许是去方便去了吧……”另一个军侯半是调侃的笑着道,神色显得很是轻松。
陈南眼皮陡然跳了跳,他回头看了看,这时候差不多人马都已经穿过城门,聚在城内了,当然大家都保持着小心,不敢发出太大的动静,被人发现可就糟了。
不知为什么,看着身旁另外军侯放松的笑脸,再看着后面最后一个骑兵也终于穿过城门进来了,陈南心中陡然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刚想说些什么,突然被一声巨响吓住。
几个军侯这时候都愣住了,其中一人首先开口道:“好像有些不对劲……”
随即就是一阵“嘎吱嘎吱”的关门声响传过来,这下大家都知道不对劲在哪里了,那城门竟然在这时候缓缓关上了,因为开的口子本就不大,所以这时候关起来也很快,靠得最近的那几个士兵就算想要冲出去也都会来不及,何况他们此时也都搞不清楚情况,完全愣住了不会行动。
陈南几人还是最先反应过来的,立刻就叫道:“不好有埋伏,大家快四散开……”
他反应已经算是迅速了,但叫出声来还是来不及了,因为与此同时空中响起了一阵急促而且密密麻麻一听着就让人感觉心里发毛的摩擦空气的声响,那分明是箭矢破空的声音,而且数量绝对不少。
“噗嗤”、“噗嗤”……紧随其后就是一声声利矢刺穿将士的脑袋、皮甲、骨肉还有战马的声音,而这时候他们才注意到城楼上不知道何时亮起了一把火把、两把火把……连成一片的火把顷刻间就将这片天地照得通明,在火光的映照下城楼上的情景也完全显现出来,一排排弓箭手目光森然望着他们这边,手中弓箭毫不留情发射,而在城楼的正中央,还有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望着下方面无表情,又是一声“射”。
身周一大片一大片的将士倒下,千余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中,他们现在完全就是呆在的羔羊,进入这个险境囚笼之后,就已经意味着没有丝毫反抗之力了,一轮轮箭雨无情的收割走他们的生命,而在这死亡的威胁下,不管是军侯还是普通士兵,都没有什么差别,就像是刚还怀着雄心壮志的陈南,在第一轮箭雨中就已经丧命,反倒是其中胆儿最小的那个军侯逃命及时,不过也只是延长了没到片刻功夫的生命,很快也跟着倒在了血泊当中。
凄鸣声、哀嚎声还有惨叫声慢慢地弱下去,直到再也听不见,只留下了这一地的尸血,见证着刚才的屠杀。
而就在距此处不到数里之地的邺城西城边袁绍府邸,已经整装待发的袁绍还未来得及与护卫大军汇合,就在大门口上遇到了拦路虎。
迷蒙的夜色中,还依稀能够看清楚对方的行藏,驱着一匹马漫漫而来,一身白甲银披风,让他在夜色下分外醒目,背上是一杆火红色的长枪,也像是一团热烈的火焰将他整个人包围、烘托着,他像是自火中而来,目标直指袁绍。
“你是何人?”袁绍端坐马上,直愣愣看着这个陌生面孔,沉声问道。
“吾乃常山赵子龙,特来取你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