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年代下乡后励志当咸鱼

第22章 该不该难过


    “呸呸呸,呸呸呸,儿童无忌,大风吹去,快你也跟着妈说。”江钰婉急忙对彦晚宁说。
    “好好好,我说还不行么,呸呸呸,呸呸呸,儿童无忌,大风吹去,妈,现在行了吧,”彦晚宁对江钰婉说道。
    “就你还八面玲珑,我看你是见风使舵吧。
    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好点吃,不然等会迟到了。”
    江染染也知道彦晚宁是不在乎这些,也是真的对自己好。
    是怕江染染有心理负担,才撒泼打滚的惹大家高兴。
    ????
    江染染她们三人到达时已经有很多人了,人山人海的,但大多数都是来凑热闹的。
    “大家安静,安静。
    列队,立正,稍息。”一位身着军装的的中年人喊着口号,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接着走出来一位老者说道:“各位同志,今天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为你们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祖国也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国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最后让少先队员给同志们佩戴大红包。”老者刚说完,就见一群8,9岁的的小朋友一人拿了一朵大红花,佩戴在新兵胸前。
    “新兵启程。”
    随着最后一句话的落幕,所有新兵上了绿色的的卡车。
    彦晚宁在车斗里朝江染染她俩使劲的挥手,旁边的队友有的都哭了,但彦晚宁一点难过的样子都没有,看上去还挺高兴的。
    “你怎么不难过呢?”旁边的人问道。
    “我是去实现我的理想,去报效我的祖国,为什么要难过呢?不应该高兴吗?”
    旁边的人无言以对,但又感觉说的有道理。
    现在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呢?听到彦晚宁话的人都在思考。
    这边江钰婉带着鼻音说道:“你们一个两个的都要走,之前还觉得晚宁这孩子太闹腾了,现在要走了却舍不得了。
    可是你看她那样,一点都不难过,看上去还挺高兴的,像是要迫不及待的离开一样,让我白白掉了眼泪”
    “姑姑,要不我找个瓶子把你的眼泪接住,或者我把表姐从车上拉下来。”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江钰婉轻轻的拍了一下江染染的手。
    “姑姑,表姐就是为了不让你伤心难过,才大大咧咧,高高兴兴的跟你告别呢。
    她为什么选择入伍当新兵,离开京市去其他地方。
    那还不是因为不想让别人说姑父徇私么,也不想听别人说她的靠父母的。
    要不,你再想一想,你们两个在街上抱头痛哭,哭的梨花带雨还好看些,别人也还可能触景伤情一下。
    要是一个鼻一把泪一把的,别人都得绕着着你走,这多损你美女的形象啊。”
    听江染染这么一说,脑海里就出现了她站在大街上,蓬头垢面的,还流着眼泪和鼻涕,还有路人鄙视她的目光,突然打了一个寒颤,一下子就清醒过来。
    “染染你说的对,这样挺好的,离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应该高高兴兴的。”说完便着对车上的彦晚宁笑着挥手告别。
    彦晚宁还纳闷了心想“刚才我妈还一副眼泪汪汪的模样,一转眼的功夫怎么这么高兴?
    难道是为了欢迎我的离开,那至少的等我走了之后吧,你们开心我也就看不见了,眼不见为净么,现在弄的自己都有些不得劲了。”
    等彦晚宁走了之后江染染便让江钰婉去上班了。
    “染染,先买着轻便的,其他我下班后再陪你去。”说完便急急忙忙的骑着自行车走了。
    走了一段路便到供销社门口,楼体是4层,外面墙上还着“农业要大上,服务要跟上”的口号 ”
    一楼是买的是百货,满墙的货架上摆满了生活用品,五花八门,应有竟有。
    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有,人们常用的保温瓶、洗脸盆、手电筒等,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二楼买的是服装,三楼则是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以及冰箱这种大件。
    虽然后很穷,但还是有部分富人。
    在供销社上班的售货员,能在这里上班,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工资差异都不会超过50块钱,大家都穷,没有土豪、富豪、富二代的衬托,都是一样的劳动人民,谁也别嫌弃谁。
    只要是国企的员工,都算好工作,而供销社营业员则是格外地香。
    当然了,供销社里面并不只有女售货员,还有男售货员。
    买东西也得看售货员的脸色,至于给你的东西是好是坏,可就全看营业员的心情了。
    比如一样是买五花肉,漂漂亮亮夹肥夹瘦的肉还是全白或者全瘦的肉,那能一样吗?毕竟食堂大妈的手抖两抖,荤菜就少好几口。
    你还别嫌弃,别挑剔,爱买买,不买后面还有好多人排队等着呢,要是唧唧歪歪,别说营业员不给你好脸色,后面的群众都要为营业员“仗义执言”。非整你个灰头土脸不可。
    这就是营业员的小小的却又巨大的权利。
    不过光有钱也不钱,买布需要布票,买粮食需要粮票。
    虽然大多数人也真是没什么钱。
    所以说司祁52块钱的工资已经很多了,还有很多人拿12块,18块的。所以52块钱已经算是高薪了。
    不过“高薪”也不管用,这个年头,即便有钱,也不能为所欲为。
    因为买东西除了钱,还得要票。粮票、油票、布票,啥啥都得要票,买东西的话,都是先给票后给钱,最后才能拿到东西。
    主要是这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配给制是为了保障大家都有得吃,不至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普通人一个月27斤,家里有中学生的,32斤一个月,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嘛,重劳动力的话40多斤一个月。
    放到现在可能吃不完,但那时候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体力活,而且还没有油水,大部分人还是不够吃的。
    所以便有了黑市的存在,当然了去黑市的也大多数是有钱人,穷人永远都在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