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第641章 时间飞逝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把银行的事处理完,李旭等人就离开香港,回到了深圳。
    李晨说前段时间家里发了封电报来,上面写李菊怀孕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旭、李平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今年徐向前一家还是要到李家过年,按照往年惯例,把事情托付给袁玉后众人便直奔武汉。
    说起来付家两兄弟今年都有不少收获。
    付清给李旭当了半年的操盘手,从他那挣到一大笔佣金,再加上操作自己账户挣到的钱,算下来拢共赚了近四个亿美金。
    他的哥哥付临依靠自己的观察能力,凭借两万块钱的本金在市场上干起了倒买倒卖的活,并且以此赚到一百多万人民币。
    虽然这个数字跟付清赚到的没法比,但付临已经摸到了门路,以后赚钱就容易多了。
    付清对这个哥哥确实是无话可说,想借钱给他做生意,他表面上答应的痛快,真到那个时候却死活不肯张嘴。
    付临对弟弟的不高兴毫不在意。
    他非常知足,即便赚的钱跟其他人赚的比起来完全不够看,一路上也都是乐呵呵的。
    大伙儿先从武大接上李、付两家的小辈,接着又径直前往唐县。
    回唐县的路上,看到路边情景,大伙儿的心里直呼好家伙。
    路上全都是朝唐县方向去的人,这些人还都扛着大包小包。
    不用问都知道,他们肯定是唐县出来做生意的人,身上扛着的包里装的都是货品。
    在严打开始之前,外面的治安非常差,唐县人想出去做生意,但又害怕碰到危险,于是亲朋好友间就商量着结伴出行,好有个照应。
    不仅如此,资金紧张的家庭还会跟同样缺少资金的亲友一块做生意。
    现在是年底,在外做生意的人自然要回唐县,他们当然不可能空着手回去,肯定要带上一批货物想要再赚一笔。
    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做生意都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这也就是眼前这些人扛着那么重的货物,却要走路回唐县的原因。
    李家兄弟本想到捎他们一段,结果发现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把车子都给塞满也不够坐,没办法,只好放弃这个打算。
    李家的车队在唐县是出了名的,路上这些人一眼就认出了车队来历。
    他们全都停下脚步,站在路边,用羡慕或是渴望的眼神看着车队缓缓驶向远方。
    回到唐县,得知李家康老两口在合肥照顾怀孕的李菊,李旭一行人一阵无语。
    都六十岁的人了,去了之后李菊两口子敢让你们照顾吗?
    李平本想去合肥把老两口接回来,胡桂兰连忙打消他的想法,表示老两口要等李菊两口子放假,跟他们一块回来。
    去年李家的年夜饭少了个李菊,老两口总觉得心里不太对劲,现在她怀了孕,老两口就想以此为借口,让她们夫妻今年在自家过年。
    为了防止李菊的心里过意不去,转道去了婆家,老两口决定留在合肥看着她。
    听完缘由,大伙儿更无语了。
    不过无语归无语,对于李菊将要回来过年的事,大伙儿还是非常期待的。
    随着在外做生意的人陆续回来,唐县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主要街道的两边满是销售货物的摊位,路上人流不息。
    李家人也去转了转,而且还买了点小东西。
    腊月二十一,李家康两口子如愿以偿的跟着李菊夫妻回来了。
    挺着大肚子的李菊待遇比保护动物还要高,只要走出院门,就得有人扶着。
    作为大嫂的胡桂兰主动请缨,表示等孩子出生,她去照顾。
    这一提议被李海涛拒绝了,他说自己的老母亲和妹妹到时候会过来照顾李菊。
    听到这话,胡桂兰才算就此作罢。
    由于李菊的临产期非常近,所以过完年李旭一行人没急着走,而是跟李家人一块来到合肥,等待孩子出生。
    期间李海涛还派出自己的车队把扬州的家人接了过来。
    阳历八四年三月三十号,李菊生下一女,后经先生取名为李昭钰。
    据李家康老两口说,李昭钰跟李菊刚出生的样子极为相像。
    孩子出生没几天,国家宣布开放大连、天津等十四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月底,李旭一行人回到深圳,李家其他人该回唐县的回唐县,该去上大学的上大学。
    李旭一边给自己和付清办理去美国的签证,一边在香港给自家产业制定发展计划。
    李旭的名字在国内高层那是挂了名的,而且他俩又是以投资的名义申请的签证,故此没用多长时间,他俩的签证就办好了。
    把产业发展计划交给李平,让他留在香港主持大局,接着李旭、付清和包船王乘坐飞机前往美国。
    前文说过,包船王跟美总统里根私交不错,他在美国也有一些产业,所以这次的套壳计划需要他出力。
    带付清来则是为了让他帮自己布局日本。
    不管是布局苏联还是布局日本,事情都比较严重,不好让太多的人知道,为了做到这一点,李旭只能把付清带来。
    听到自己要做的事,付清激动的双眼放光,身体直打摆子。
    他这一辈人几乎都是听着小八嘎的畜牲行径长大的,不夸张的说,提到小八嘎,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九个能恨得咬牙切齿。
    只要能让小八嘎倒霉,付清表示不收钱都行。
    这次的布局时间长达好几年,他不收钱,李旭都不好意思用他。
    就这样,李旭和包船王忙活苏联的事,付清忙活小日子的事。
    转眼便过去了几个月。
    十月份,国内的改开政策彻底确定下来,这件事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无数人涌到经济特区打工、做生意。
    十二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港岛问题至此算是尘埃落定,港岛的经济开始逐渐恢复。
    过了元旦,李旭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
    ...
    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来到2013年。
    此时李家的秀康集团是世界第一大财团,旗下有数家企业登上了世界五百强榜单。
    这一年李旭六十八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