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一重浪灭一重生

第613章 开眼了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李晨的话语并没有让李家康两口子打消对他说教的念头,只见孙秀摇头说道,“老三,再生气也不能这么办事,去年你给好几百,今年就给五十,不说其他人,你岳父岳母都得犯嘀咕,琢磨着咱们家的生意是不是出啥事了,又或者你们两口子出啥问题了;
    你就看着吧,今个儿晚上他们睡觉都不见得能睡安稳,明天十有八九会过来找你们打听情况。”
    “你妈说的没错,你这事做的太不靠谱了,不光给自己惹了一肚子气,还让老人跟着操心。”李家康附和道。
    他俩看着是在说李晨,实际上说的还有周淼这个儿媳。
    周淼自然听的明白,脸上露出尴尬表情。
    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自己和李晨只想着看自己娘家兄弟和嫂子弟媳的嘴脸,却是没把自己父母的感受考虑齐全。
    这点属实不对。
    李晨同样认识到了,心里后悔不已。
    早知道就多带钱去,等岳父岳母推辞的时候再顺势把钱收回来,最后只留下一丢丢。
    这样的话,老两口就不会想那么多了,自己和媳妇也不必受这么多的气。
    见李晨夫妻沉默不语,孙秀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聊起别的内容。
    不得不说,事情真就被孙秀给说中了。
    周家老两口半宿没睡,一大早起来,周父就跑到单位请假,然后带着周母来到李晨家里询问情况。
    见此情景,李晨夫妻又一次生出后悔情绪。
    面对询问,他俩只能表示一切安好。
    可周家二老不相信,还是问个不停。
    没办法,周淼只好把自己和李晨那么做的真实原因说出来。
    听完之后,老两口呆立许久。
    等回过神,周父长叹一声,然后对周母说道,“老婆子,咱们分家吧,把那两个最能搅事的给分出去。”
    周母虽然显得难过至极,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原因弄清楚了,周家老两口便没有多逗留,又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李晨夫妻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牙疼。
    他俩怎么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李家人知道这件事后,倒是觉得分家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把最能搅事的人分出去,家里没准就会清净许多,甚至很可能再也不会有那种让李晨夫妻膈应的事发生。
    要说周家老两口动作也够快的,早上刚生出分家念头,晚上就开始着手操作,将其落实到位。
    周家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都有工作,唯独最小的周犇没有,他的媳妇也是最能搅事的那个。
    即便这样,周家老两口也毅然决然的给周犇一家分了出去,任凭他们怎么求情都没用。
    当然,对于他们一家的特殊情况,老两口也是给了额外照顾,分给他们的钱比分给三儿子一家的要多出不少,而且周父还做出承诺,等自己退休,工作归周犇所有。
    要说周家老两口对大闺女周淼好,这话确实不假,可对闺女好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儿子不好。
    别的不说,就说前些年他们手里即便没那么多钱,却也咬牙盖了两套七间房的院子出来,将其分给大儿子外的其他四个儿子。
    几个儿子儿媳做事越来越过火,就是因为知道他们的脾气秉性,觉得他们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现在他们的举动就等于是狠狠地扇了儿子儿媳们一个大巴掌,他们这才知道老两口是可以狠下心的。
    五个儿子只分出去两个,这要是传出去,周家的亲朋好友肯定会对他们俩被分出去的原因进行猜测。
    如果周家老两口把真实情况说了出去,他们俩的名声就不用要了。
    即便老两口不说,也架不住其他人在那瞎猜。
    毕竟你俩要是没干啥坏事,为什么只给你俩分出去,不给别人分出去?
    除了名声,这事影响的还有利益。
    在一块过日子,很多看不见的花费都是老两口出的,要是被分出去,这些花费可就得自己出了。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老两口手里的钱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被分出去的越早,分到的东西就会越少。
    这可太重要了。
    剩下的人都担心自己一家会是下一个被分出去的,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从这天起,他们都变得格外孝顺且听话,而且也不再招惹周淼两口子。
    这让周家老两口感慨不已,早知道这么简单就能把事情解决,自己早就做了。
    ...
    对李家人来说,这个年过的跟去年没多大区别。
    但是对李家福和孙大舅、孙二舅这三家人来说,这个年过得跟去年有很大区别。
    今年李家福一家靠饭店挣了不少钱,孙大舅和孙二舅这两家人依靠李旭出的点子,种植花生,后又将其炒熟拉到城里售卖,同样挣了不少。
    手里有钱了,还是自己挣的钱,你说能跟去年表现的一样吗?
    别的不说,就说这三家人脸上的笑容都要比去年多出不少。
    跟去年一样,元宵节一过去,李家兄弟就带领要上学的一干人从家里出发,来到武大。
    原本李旭以为要在这边住上两天才能等到李海涛和他的父母,没成想他们居然比自己等人到的还早,元宵节都是在这边过的。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来的不仅有李海涛的父亲李成材、母亲王芳芳,还有他的亲弟弟李海波、大伯李成梁和大娘薛娜。
    之前放寒假是他亲大哥跟两个堂哥来接他回去的,李成梁和薛娜正是他那两个堂哥的父母。
    要知道当时李平逼他跟亲戚断亲,里面的亲戚指的可就是这三个人。
    所以得知李成梁夫妻的身份后,李家人和熊雪被吓了一跳,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原来李成梁夫妻这次过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递交李海涛跟他两个堂哥的断亲书,二是为了参加他和李菊的定亲仪式。
    听完之后,李家人一脸懵逼。
    你们两口子这么开明的吗,对侄子和亲生儿子断亲就一点不生气?
    似乎是看出他们的想法,李成梁不由得露出苦涩表情,解释道,“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那两个儿子做的事情,让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跟他们断绝关系;
    你们可能不相信,我们打心眼里认为海涛跟他们断亲做的对,免得以后被那两个混账东西给拖累了。”
    他这话确实是发自肺腑。
    只不过说的不全面罢了。
    他跟李海涛的父亲一样,都是扬州当地的小领导,别看官不大,官员该具备的素质却是一点不少。
    比如要懂得取舍。
    一边是两个废物儿子,一边是在重点大学就读、有光明前景的侄子,对他来说根本不需要思考,毫无疑问的选择后者。
    毕竟他又不是只有这两个儿子。
    等侄子成长起来,是可以帮衬其他儿子的。
    更何况李菊同样是武大学生,她要是能和侄子走到一块,这就等于自家多了一个助力,自己的儿子也能获得更多帮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博得李菊的好感,他特意请假,专门来给李旭等人送上断亲书,而且还自揭其短。
    他的做法的确让李菊生出一些好感。
    甚至不仅是李菊,李旭等人同样如此,都觉得他们两口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李成梁的话没法接,李平只能转移话题,“两位叔叔,你们要是想商讨亲事,只能去我们老家跟我们爸妈商量,我们几个做不了主。”
    先前孙秀说过,如果李海涛能把答应的事做到,他的父母又提起定亲的事,那就把他们带到唐县去。
    现在两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所以李平才会这么说。
    李成材露出为难之色,“不是我们不想去,实在是没法去,我们介绍信上写的目的地就是武汉。”
    没来之前,他也不知道这趟能不能走到议亲这一步,再加上扬州负责办理介绍信的人认识他,如果告诉对方自己要去唐县给儿子议亲,结果最后没能议成,对方非得笑话死他。
    思来想去后,他最终决定以送儿子上学为借口开办介绍信。
    李平轻轻一笑,“没事,要是想去,可以找武大老师帮忙。”
    现在的他还不想把自家在这边的关系暴漏出来。
    因为他想看看在不知道自家具体背景的情况下,李海涛的家人会在议亲中拿出什么样的诚意。
    没错,到现在李海涛都不知道李家兄弟的详细情况,他只知道他们好像挺有钱的。
    至于他们的钱是从哪弄来的,那就不清楚了。
    不仅如此,李梅在唐县的职位他同样不知道。
    他都不知道的事,他的家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当然,李海涛也不是傻子,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就算不知道这些事,他也明白李菊所在的李家不简单。
    别的不说,就说能让李鸿涛、李博涛、李文泽这三个混子来武大上学,这就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做到的。
    之前为了提高李菊在父母心中的份量,李海涛把自己的猜想告诉过他们,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当真...
    见李平这么说,李成材想了想,然后点头应道,“行,麻烦你们在这边等我们几天。”
    听到这话,李平和李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其它方面暂且不论,起码在这一点上,李成材确实诚意十足。
    当天晚上,李成材又在高级饭店宴请李旭等人。
    之后李平和李旭又回请李成材几人。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过了三天,李成材几人的介绍信才算办好。
    同时办好介绍信的还有熊雪和李菊等人。
    熊雪回去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李菊的亲事确定下来,李家康和孙秀会摆酒设宴,遍邀亲友以作见证。
    作为李菊的好朋友,她当然不愿意缺席。
    拿到介绍信的第二天他们就坐上了火车,走出车站没多久,他们又碰上了唐县供销社汽车队。
    这给他们省了不少事,直接坐上汽车回了唐县。
    把李成材几人安排到招待所,李旭一行人就离开了。
    老宅里的人早已经睡下,却又被李旭他们叫了起来。
    大人们在堂屋开了个会,会议时间长达两个小时。
    他们在会上商讨了很多东西,比如嫁妆、结婚时间等问题。
    等李梅一家过来吃早饭的时候,大伙儿又把在会上商量好的事跟李梅夫妻说了一下,然后又询问他们的意见。
    李梅对这些事基本还算满意,只是修改了其中一些细节。
    今天是李家的大日子,吃完早饭,有工作的人就跑到单位请假,其中包括李梅。
    上学的人去学校请假,两者都不占的人则是留在家里打扫房屋。
    看到屋子打扫的差不多了,李平和李旭就来到招待所接人。
    把人接回去,李平给双方互相介绍了下,众人打完招呼,李家康夫妻和李成材夫妻、李成梁夫妻又闲聊一会儿,之后才进入正题。
    只见李海涛的母亲王芳芳咧嘴笑道,“李哥、孙姐,我们是为两个孩子的亲事过来的,不知道您二位对这事有什么想法没?”
    孙秀回应道,“两个孩子都看对眼了,我们这些做大人的还能有啥想法?”
    王芳芳笑的更开心了,“既然这样,彩礼我们给六千六,六六大顺,你们觉得咋样?”
    时代不一样了,李旭定亲的那个年代,就算家里有钱,也不会给多少彩礼。
    现在是家里越有钱,给的彩礼就越多。
    说实话,李成材夫妻能给出这么大的数字,是李家康等人没想到的。
    不过孙秀还是想试探一下,“你们那边的彩礼有说法没,有的话就现在说出来,免得我们不知道礼数,到时候闹出笑话?”
    李成材夫妻对视一眼,然后王芳芳沉吟道,“在我们那边,彩礼钱可以由女方父母拿着,如果不拿,这钱就算是给小两口了。”
    何止他们那边,唐县这边同样是这个规矩。
    不过女方父母要是拿了这个钱,那就等于是卖闺女了。
    想到这里,孙秀直接问道,“在你们那,女方父母拿了这个彩礼钱,算是嫁闺女,还是卖闺女?”